我正在写一篇中篇,暂名为《花落宫城》,写一个卑微的烧火宫女,成长为后宫最有权势女人的故事。
整篇小说约八万到十万字,预计月底前完成。期间,我会写点小短文,权当休息和放松。
我的短篇小说《青玉》,前几天被非村伯乐推荐,上了首页。
《青玉》写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小说篇名来自男女主人公名字中的各一个字,没有特别的含义,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男女主人公的品德像玉一样纯洁。
小说名字来自小说中角色名字的连缀,这种方法古来作家爱用。比如像《平山冷燕》《金瓶梅》等。我不是作家,也学会了这个偷懒的毛病。
这是我的第二篇小说。我的第一篇小说叫《桃花寺》,写一个大学校草,因为家贫自卑,不敢接受来自女生的爱。一天,他去桃花寺探险,误入一个葬有十八岁少女的古墓,穿越到少女的时代,依然是一个贫窘的书生。小说写他在今世和往世的爱情故事。里边有出人意料的情节设计(但要看到最后:()。
我觉得这篇小说写得还挺有意思的。只是这是我的第一篇小说,很多地方都很稚嫩,不能入大家法眼。
第二篇《青玉》就好多了。我有意避开了第一篇小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情节结构、遣词造句都有了进步。
到目前为止,我在简书就写了以上两篇文章。
刚开始动笔写《青玉》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要写什么。只知道,这次我要写一个发生在青楼的故事。
我最初设计的情节,是青楼中的妓女冒着危险掩护了一个被追捕的侠客。
不过我很快就放弃了这个设想。我发现这个构思我很难编下去。
随后,我就想到了一个新的情节:
一个少女的父亲被杀,少女为父复仇,不惜托身青楼,最后杀了前来买春的仇人。
这是我最初的情节构想,我打算写到少女杀了那个杀手就结束小说。
这个情节很粗略,有很多细节要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合理化或逻辑化。
第一,少女复仇为什么要进入青楼?她可以摆摊卖货,在大街上乞讨,都能遭遇凶手,为什么一定要卖身青楼?要给她一个合理的理由。
我想到的是,杀手行凶时是蒙面的,身上没有明显的特征,少女要找到他,首先要有一个可以识别的特别的标志,我就设计了她父亲当时抓破了杀手的裤筒,然后让凶手大腿根上有一道伤疤。
一个再不注重形象的男人,顶多不穿长裤,袒露上身,绝不会光着屁股在街上晃。这就为少女进入青楼创造了一个理由:她只有身入青楼,才能通过凶手身上这个隐秘的标志找到凶手。
第二,城里青楼众多,妓女更多,她如何有把握那杀手会来找她?
我为她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新身份:来自西域的美女。以稀少为贵,增加杀手来找她的几率和她这个设想的可行性。当然前期要铺垫她善于化妆。
第三,杀手为何要杀她父亲?
前面没说明,我(无意中。见后文说明)设置了悬念,但后面行文要有交代。我想到的是,她父亲的胭脂铺卖价低,挤垮了不少其他胭脂铺,遭致同行嫉恨。
逻辑理顺了,我开始动笔写。
等我写完这个情节,我发现了问题:情节太平淡了,好像没有多么的打动人心,至少没有特别打动我。
我决定再写点儿。
我发现小说中有个角色,前面出现过,后面直至小说结束再没现身过,他成了一个多余累赘的人,对小说情节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他是少女青梅竹马的恋人。
他从小说中跳出来,跟我说,你也给我点故事吧,我不能眼看着我的恋人受难不管。
我说,你说得对,这的确是个问题。我问他,你会什么?我的意思是这个人物会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他说我什么都不会。
我说,那我不管,你必须为她做点什么。你自己想办法。
他果真想到了办法。他学会了新的技能:杀人。
情节到这里就又延续下去了。
写作的时候,如果文思枯竭,不知接下来人物该如何行动,情节该怎样发展,我会假设我是这个人物。我会想象,如果我处在他那样的情境下,我会如何做?
这种方法非常管用。写着写着,我就发现,小说里的那些人物都活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决定,他们会自己找事做,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有时候我会有这样的错觉,觉得文中的那些人物,仿佛真的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一般。他们争相从我的脑中跳出来,诉说他们的喜乐与哀愁。他们的人生或许平淡如水,或许波浪壮阔,而我,只是一个记录者,只需要忠实记录他们的故事即可。
每晚辍笔之前,我甚至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我文中的人物会对另一个人物说,嗨,我们的作者要休息了,我也要睡觉了,明天我再和你斗。另一个人没有说话。他已经睡着了……
倾听人物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思想,角色就会从文字中跳出来,告诉我他们的想法。这时,我就发现文思如同泉水一般,奔涌而来。
自从我学会了这样做,我在写一段情节的过程当中,或快结束的时候,下一段情节,就像烟花一般在我脑中绽放开来。小说中的人物不断地自我生出新的想法,新的行动计划,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和计划如此之多,弄得我手忙脚乱,根本来不及写。
就这样,我在原来的情节基础上,又写了很多。
等我最后写完的时候,我发现,整部小说的体量比最初完成的,增大了五倍。而且我还可以继续扩充它,只要我想这么做。
写完这篇小说,我彻底解决了下笔没有情节的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情节,而是情节太多,无法取舍。
当然这部小说同样也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悬念设置不够。
《青玉》是以一个少女“这几天不太开心”的描写开头的。可这个世界每天不开心的人太多了,没人会关心一个小说人物的不如意。
不光开头,小说中间的悬念设置也不够。
事实上,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脑中根本没有“悬念”的概念。文中仅有的一点悬念,也是按照本能自发而写,全无自觉的设计。
我在小说快结束的时候,大概倒数几十个字的地方,还设置了一处情节反转。但如果读者不能卒读全文,这个反转的设置就失去了意义。
文章辞藻再华丽,描写再生动,情节再令人拍案惊奇……读者不能读完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或者全无。而悬念,是吸引读者读完全文的最有效手法之一。
小说《青玉》完成后,我只是把它投稿到《短篇小说》专栏,此外没做其他任何操作。几天后,我就收到了来自非村伯乐的简信……
回到主题,新人作者如何获得伯乐推荐?我的体会是:
一、用心写,坚持写(熟能生巧,凡事都需要刻意练习。我之前的问题是学得多,练得少)。
二、以读者喜欢的方式行文(悬念设置、遣词造句、分段排版等)。
三、适当投稿,或者直接投给伯乐(投伯乐我没用过,伯乐太忙了,我不想给他们添乱)。
最后祝读此文的你,写字顺手,倚马而就,伯乐青眼,读者多多。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