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很久以前看俞敏洪在某个节目上说,每个人,都很有必要去做两三年的老师,这样,以后在工作后的任何场合,更容易让嘴巴迅速、准确的表达大脑所想,并且不惧任何场合讲话的能力。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有一同村的中学女同学,平时不能说胆小如鼠,也差不多,课堂发言,手都抖的不知道该放什么地方,嘴巴哆嗦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初中毕业后就回家了,三年后再见她让我大为惊讶,思维敏捷,口齿伶俐,人也大方了不止一星半点。问过父母才知道一年前她去村头儿小学当代课老师,三百多个日子的历练,人都明朗了不少。当老师确实锻炼人,不然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怎么那么多教师出身呢,比如马云,比如李笑来,比如古典,再比如我们的猫叔等,他们都曾经是教师,并且都是教英语的,有共性。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当老师的,我认为还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明明读书不少,但是嘴上功夫确实不怎么地,如果文字聊天,会让对方感觉此人甚是有趣,谈吐博学,有思想有见地,一旦语音或碰面则会大失所望,虽说不至于语无伦次,则比文字要黯然的多。
是的,我们这一类人临场应变能力极差,应急能力欠缺,就跟腿扭伤了多啃猪蹄一样,缺啥补啥,以形补形吧。
刚好剽悍晨读里的零秒思考,拿来试试吧,纸笔随身带,想起来就锻炼,也许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回馈,若能完美应付娃们每天的神来之笔一百问,那也是极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