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魄琴心:项羽与虞姬的绝恋

情陨乌江

秦末乱世,狼烟四起。二十四岁的项羽已显露出霸王之气,他率领的楚军刚在巨鹿大破秦军,威震诸侯。


战后清理战场时,项羽在断壁残垣间听见一缕琴音,如泣如诉,穿透血腥。他循声而去,见一白衣女子坐在焦土上抚琴,身旁是倒下的亲人遗体。


“姑娘,此地尚危,何不速离?”项羽下马问道。


女子抬头,容颜憔悴却不掩绝色:“将军可曾见过满地亲人尸首?无处可去,不如抚琴送他们最后一程。”


项羽心中震动。他认出这是当地虞家的千金虞姬,素有才名,不料遭此劫难。


“秦军暴虐,我项羽誓灭暴秦,为天下人报仇!”他解下披风为虞姬披上,“姑娘若无处可去,可随我军中,必保周全。”


虞姬凝视这位年轻将军,见他目光灼灼如炬,气概非凡,终是点了点头。


起初,虞姬只是军中琴师,用音乐抚慰将士思乡之情。项羽常在她帐外驻足,听那琴声从悲戚渐转铿锵。


一次项羽醉酒,吐露心声:“虞姑娘琴音中有千军万马,若非女儿身,必为良将。”


虞姬微笑:“将军谬赞。妾身只愿琴音能稍解将军征途劳顿。”


鸿门宴后,项羽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庆功宴上,他当众向虞姬表白:“得虞姑娘相伴,项羽此生无憾。”


月光如水,项羽舞剑,虞姬抚琴,剑光琴音相和,宛如天人合一。二人相视而笑,心中情愫已不言而喻。


然而乱世爱情,难得安宁。刘邦崛起,楚汉相争日趋激烈。项羽虽勇武,却渐失人心。


彭城之战,项羽大败刘邦,却因一念之仁放走对手。虞姬看出隐患:“刘邦此人,能屈能伸,今日放虎归山,恐为后患。”


项羽不以为意:“大丈夫当光明磊落,何惧刘邦小儿?”


此后战事胶着,楚军渐疲。垓下之战前夜,项羽与虞姬登高望远,但见汉军连营百里,灯火如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慨然长叹,“虞姬,你跟错人了。”


虞姬握住他的手:“霸王何出此言?妾身能伴君侧,此生无悔。”


是夜,汉军唱起楚歌,楚军思乡心切,士气溃散。项羽知大势已去,在帐中与虞姬对饮。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忽然起身,“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她拔出项羽佩剑,翩然起舞。剑光流转中,她唱起最后的歌谣:“愿为君舞最后一曲,愿为君歌最后一声。今生已矣,来世再续......”


项羽惊觉时,虞姬已引剑自刎,血染白裙如盛放红梅。她倒在他怀中,气息微弱:“快走...渡过江东...卷土重来...”


“虞姬!”项羽悲吼声响彻军营,“没有你,江山何用!”


他怀抱虞姬遗体,率八百骑突围。至乌江边,仅余二十八骑。乌江亭长驾舟等候:“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项羽望着怀中永远沉睡的虞姬,仰天大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他将虞姬轻轻放于舟中,解下自己的战袍为她盖上:“请长者将虞姬安葬江南,那里...她曾说春花最美。”


转身,项羽持剑冲向追兵。力战数百人,身被十余创。最后见故人吕马童,慨然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遂自刎乌江边,年方三十一。目视江南方向,仿佛还能听见那缕琴音。


后人传说,乌江水年年泛红,是霸王鲜血不灭;江南每年春天最早开放的那株红梅,则是虞姬精魂所化。


千年过去,乌江畔仍有老人能唱那首《和项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段英雄美人的绝恋,随江水悠悠,永世流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