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感悟二

       一年后,他回到了南方,进了国子监。入学之前,他去拜访了当时有名的云谷禅师,他与云谷禅师相对而坐,三天三夜都没合眼,禅师暗暗称奇:“如此年轻之人,怎么有这么高深的定力呢。真是难得。于是禅师问他:”凡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和妄想,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我没看到你有一个妄念,这是为什么呢?“ 、袁先生回答:”因为我早已经 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二十年前,有一位姓孔的先生早就算定了,人的一生的贫穷富贵,生死病死,福祸吉凶都是注定的了,我还有什么好想呢?既然想也没用,我就干脆不想了。” 禅师说:我以为你是一位定力高深的豪杰,没想到你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袁先生说:“这句话怎么说呢?"

     禅师说:“人的命运怎么会被注定呢?这是因为人有心,有妄想。人如果没有了心,没有了妄想,命运就不会被注定 。我以为你不合眼是没有了妄想,原来你还是有的,就是——你什么都不想了。”

      袁先生很奇怪,难道命运可以 改变吗?

      禅师说儒家经典里说过一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至理名言,任何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人的幸福也看自己怎么去追求。佛家也说求富贵香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妄语是佛家的大忌,佛难道会妄语吗?会欺骗你吗?“。

       袁说:“孟子说,有所求,然后才能有所得。他的话是针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人的道德修养确实可以通过自身的培养而获得,而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难道可以通过内在的修身养性获得吗?”
     禅师说:你理解对了一半,其实,除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内心求得之外,任何一切也可以求得。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意思就是说,任何成功和幸福都离不开人的方寸之心,一切追求最终是否成功,也取决于人的心态。要追求一切,也必须从追求心灵开始。所以说,孟子说的求在自己,不仅仅道德修养,功名利禄也是如此。道德修养是从内在自身的,功名富贵是外在的。但这两者的获得都应该从内心入手,而不要舍弃内心,盲目地在外面追求。从内心入手,内外的追求都可以得到。孔先生说你没有儿子,不能登科,是根据你的天性决定的,是先天的,但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它。扩充自己的德性,多做善事,多做阴德,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听了禅师的话,他当天改名了凡,立志不做凡夫俗子,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反省自己不让自己的行为越池半步,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他每天都是混日子,现在,他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即使一个人独处,他也感觉有人在看着自己,有人对他憎恨诽谤,他也能安然容忍。不像以前那么心浮气躁,一点点委屈也受不了。

     第二年,礼部进行考试,孔先生算他该得第三名,结果他得了第一名。孔先生的卦不灵验了。秋天的大考,他又中了举人。孔先生说他命中不会中举,但他中了。

       从此后,他对命运变通之说深信不疑,时刻检视自己哪里不较好,他有了儿子,中了举人,也中了进士,孔先生说他本应去四川做知县,但他去了天津宝坻,最后官至宝司少卿,孔先生说他寿命五十三岁,他却一直活到七十四岁。

      命运命运,当你相信命运的安排,不如多问一下自己做每一件事是否用尽了全力吧。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断克服困难,实际就是不断释放潜能,不断完善息,克服弱点,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当你用尽一用力量,命运就在你自己的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