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车第十六天,每天来两个小时的我还只学到了侧方停车,应该也是训练场上学得最慢的了。
找到那个花白色卷发、皮肤略黑、体型偏胖、上身黑夹克、下身牛仔裤的中年人,我说:“教练,今天练什么?”
“你先把倒车入库练几次我看看,这都没练好我怎么教你其他的?”教练边说边把训练车开过来。
上车,调试,发动。开出去没一会儿,后面吼声就传过来了:“打方向的点位又早了!”
教练的日常交流基本靠吼。刚开始我以为这人是个暴脾气,后来如果发现要同时顾及场地上的好几个人,在场地一端指导学员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指令喊出来,谁都得大嗓门。如果再批评一下学员,声音高几度,就是“吼”了。初学者笨手笨脚,经常犯低级的错误,听到吼声也就不足为奇了。
果然,这次练车又没找到感觉,教练也又说了一路。
“你跟很多来学车的研究生,是带着自己的框架来学车的。不管说了多少次,上车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初学者重要的是找感觉,可是研究生往往喜欢‘研究’车,总想把每个点位定得特别精确,结果适得其反,最后每个点位不是早了就是晚了,弄不好还会不及格。学历没有那么高的人反而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更容易找感觉” 在我下车后,教练又把他的观点强调了一次。
的确,刚刚到这里学车的研究生,不是喜欢把停车位精确到厘米,就是想要用脚掌去比对停车的左右宽度。我很认同教练的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在开车时犯各种错误。
“你再练一次,注意刚刚跟你说的几个点。”教练摆了摆手。
这次下来,有点感觉了,可是车头还是一直偏左。
“跟你说的视线、车头、标杆三点一线要记住。继续。”
这一次多少有点样子了,先歇会吧。
“你们来这里是学车的,不是练车的。什么是学车?按照教练的要求,每一步做到位,就算错了也心里有数,下次能改过来,然后每天练几把就走。什么叫练车?带着自己的条条框框,教的记不住,错了不知道,每天练来练去还是那个样,还要一天练上几个小时。”教练说着,吐出一口烟,“很多人到我这里来,不是为了学车,是为了练车。好像不把车练上几个小时,交的学费就亏了。这就是忘了来训练场的目的,没效率。”
教练的这一套理论我也很赞同,奈何作为一个学车的人我似乎有些“死脑筋”,每每想着来“学车”,最后都变成了教练说的“练车”。
算了,上车,再练一次,希望这回不会错。
哎,明明注意了,结果还是错了。虽然说人不要没信心,但是这样学下去信心真的会枯竭的。
“你呀你呀,就是太纠结,太求精确,带着自己的那一套,开车时动作都要靠想。不是那样的,开车要尽快把动作变成下意识行为。想得太多了,我给你的方法和指示你反而没有听见,没有记住,结果每次都是同样的错。”在练习结束后,在像数流水账一样把我所有的失分点都数过一次之后,看着学车进度慢得不像话的我,教练又气又无奈地说。
估计教练想着自己车里被烧掉的汽油没有换来任何教学进度,心里在叫苦。不过他一句和“汽油”有关的话都没说。
说实话,这种“交一次钱就不停练车”的模式,我这种学得慢的家伙是很占便宜的——毕竟油钱全部由教练承担,上不封顶。但是看着教练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感觉很过意不去,而且很心虚。
“本来你倒库没有压线,我可以和其他教练一样,一句话都可以不说。反正及格就好,就算要补考也是你自己交钱。但是我天天盯着你说,要你看点位、要你停正,为什么?你今后要上路啊,考场混个及格,开车上路总是错,有什么用?记得下次看准三点一线,不然又是左边太宽右边太窄。”
教练说得很有道理,我也只能点头。
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我又练了两次,还是会有错,全部做对的也就一次而已。
接下来当然是听教练一条条地把失分点说一次了,希望这次听了下次少错一点,争取全对吧。
“今天就这样吧,今天比昨天又好一点。不怕你慢,就怕你没进步。回去想想我给你讲的几个点,明天再来。”
教练连这句话都是每天一样的。
看来今天比昨天又强了一点——虽然我是没什么明显的感觉,不过既然教练这么说了我就收下了。
“谢谢教练,教练再见。”
今天的学车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