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东莞雨水泛滥成灾,城市仿佛陷入了水的漩涡,不是这里道路堵塞,就是那里积水成渊,一片汪洋。反观老家,却是旱情严重,烈日炙烤着大地,玉米苗在无情的骄阳下苦苦挣扎,无法如期长高,只能无奈地拧成细麻花状,逐渐变黄、消瘦,直至夭折。
我发了一张东莞马路雨水图,大弟感慨地说,东莞真是个好地方,雨水如此丰沛。是啊,老天爷做事的确不公——老家那片干涸的土地,多么渴望一场甘霖的滋润;而东莞,却不需要如此多的雨水,可它却日夜下个不停,仿佛不知疲倦,直到地下停车场被淹,马路上的车辆泡在水里,才肯罢休。
这无可阻挡又不知疲倦的雨,给南北方都带来了沉重的损失。孩子说,多少电车被淹,只能无奈地送去维修部或者二手市场;多少店铺的货品雨浸受损,无法销售出去;多少人攒钱开起的店铺,此刻生意惨淡,有的甚至无法维持,再也不能东山再起。上班的人不顾众人劝阻,骑着电动车冲进水里,结果发现寸步难行;外卖骑手也只能徒步涉水送餐,处处水乡泽国,仿佛身处梦幻之地 。有人说车没了没关系,车贷……还在甚至在水里捉到了大条的鱼儿,这场景既荒诞又让人心酸。
评论区有人叙说着水利工程的弊端,以期有关部门改进措施,不要年年被淹。面对这南涝北旱的双重困境,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人类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力。尽管被淹是事实,然而,有些事情是可以人为补救的。第一时间重视和积极面对、群策群力,相信这种局面有所改变,会一点一点变好。从来不期望东莞能造就郑国渠和都江堰那样的水利工程,但是一心想着利好百姓,科学治理水患总是可以办到的吧。
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更好地抵御风雨的侵袭,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让南方的雨水不再泛滥成灾,让北方的土地不再干涸龟裂,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迎来生命的春天。这是一种理想,希望也变成一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