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不明白,干货哪儿好了?
还记得小时候不爱吃馒头,尤其不爱吃干馒头,那干干的物质经过喉咙粘在粘膜上,难受的我想放弃整个世界
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单独吃的,水煮蛋的蛋黄、干面的白薯若不就着液体便难以下咽,我不信没有人和我一样
那些被晒干的山珍海味,除了腥臭,即便浸泡几夜慢炖数时也食同嚼蜡,哪有新鲜多汁的好吃营养
我以小人之心揣摩了一下
那些喜欢干货的,大约是喜欢它的便捷、实在与易保存吧
至于味道与营养,并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
坦白讲,会如此渴望干货的,除了饥饿难耐之人,还会有谁呢
回头看看历史,中国不少地区将吃粥视为禁忌,过节不可以吃粥,待客不可以吃粥,仿佛吃了粥就显示你是个穷鬼一般
事实也确实如此,粥仿佛天生自带贫富属性,不少古人都用食粥来指代家道清贫
如
颜真卿《与李太保乞米帖》: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
又如
秦观《春日偶题呈上尚书丈丈》: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
再如
黄云鹄《粥谱》:吾乡人讳食粥,讳贫也。
自古以来,国人将连汤带汁者视作水分太多、不实在。
北方人喜好捞面,南方人偏爱干饭
只有吃了这扎扎实实的干货,才能真的填饱肚子,客人才会心满意足的真心竖起大拇指
除了吃的爱干嫌湿,就连知识也讨厌水分,强调技术核心、可操作性
说白了,不就是希望简单快捷地复制别人的成功吗?
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干货教程,教你如何变美、如何减肥、如何快速完成某项学习如、如何在某领域自豪的装逼
只要看到题目前方大大的“干货”二字,就忍不住想点进去瞧瞧
倘若在三到五步内就学到了某些快捷的技巧
便喜不自胜,如获至宝
然而那些“干货”你现在还能回忆起来多少?
所谓的“干货”,不过是为了迎合你因知识贫乏而投机取巧期待速成之心理需求的措辞
就像肚饥难耐的人忽略生食而直取熟食
就像饿到害怕的人讨厌稀粥而喜欢干饭
就像害怕没吃的人不要新鲜而偏要脱水
你不要耗时长的、不要水分多的、也不要自己亲身经历的
偏偏要那些别人学习了、练习了、体验了后抽象的东西
一条“干货”告诉你要坚持
然而鬼知道得出这一条“干货”的别人经历了森么
那些你不喜欢的“水分”才是成就人家的精髓
而你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是什么
大米加水小火慢炖精熬成粥,既有助于消化,又便于营养吸收
对于并不是那么饿的你我,似乎更为适合
知识的汲取需要慢慢经历,渐渐成长
每个人都是殊途同归
何必急着穿越?
只吃“干货”的你,迟早会被自己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