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礼拜五,我和几个朋友此刻正在咸阳机场,即将飞往福建霞浦。
福建霞浦,早有耳闻,那可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滩涂”之地。早在礼拜三的饭桌上,这几个对摄影痴迷的发烧友,就那么一拍即合,来了一场潇洒至极的说走就走的摄影旅行。当时,大家一拍桌子,就订好了机票,于是,便有了今日的航班。
我们搭乘的是十点半的航班,飞机在蓝天白云间穿梭,平稳飞行。终于,在十二点四十多分,稳稳降落在萧山机场。
一踏出机舱,一股温热的气流扑面而来,杭州的温度明显比西安高。还没走几步,身上就微微出汗了,这温差带来的别样体验,让我瞬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有的热情。杭州,似乎在用它的温度,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我们,也为接下来前往霞浦的旅程,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期待。
刚出萧山机场的大门,就瞧见前来接我们的朋友,瞬间让我们倍感温暖。
上了车,沿途的风景迅速在眼前展开,杭州萧山的民居瞬间吸引了我。这儿的房子与一般农村的大不相同,独具特色。每一栋房子的屋顶都是尖尖的,且造型各不相同,精致得犹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分明就是一座座小巧而精致的小别墅。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那画面实在漂亮。
此时正值秋天,萧山的秋景与西安相比,美得别具一格。在西安,这个时节四处可见金黄的树叶,我们常常踩着软绵绵的黄叶漫步街头,感受秋的寂寥。可萧山树木依旧郁郁葱葱,满是生机与活力,绿色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车子驶上高速公路,一路上,浙江的服务区又给了我们新的惊喜。这儿的服务区,无论是设计还是规格,都尽显高档。从外观造型到内部设施,无一不透露着精心与考究。服务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既有简洁大气的线条,又不失江南水乡的婉约韵味。不仅有干净整洁的休息区,还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区和丰富多样的美食区。如此高品质的服务区,着实值得为它点赞,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让我们对此次旅程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继续前行,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令人沉醉不已。这儿的山,不像西安的山脉那般巍峨高耸,它们低低矮矮,连绵起伏。满山遍野的绿意肆意弥漫,那是生命的蓬勃律动。这满眼的翠绿,与西安此时红叶飘零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安的秋,是斑斓而略带萧瑟的,红叶如诗,飘飘洒洒,诉说着秋的凄美;而这里的秋,却宛如春天的延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路的两旁,种满了金桔色的小黄花。它们挨挨挤挤,一朵紧挨着一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仙子在翩翩起舞。那明亮的色彩,漂亮极了。每一朵小花都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身姿,向着阳光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目光转向田野,地里的稻子还未收割,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黄灿灿的一片,在微风中掀起层层稻浪。那浓郁的稻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禁心生收获的喜悦。
走着走着,天空中竟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透过车窗望去,路两旁的山峦在雨幕中更添了几分朦胧之美。山顶上,云气缭绕,如轻纱般曼妙,它们蒸腾上升,如梦如幻,变幻无穷,时而如骏马奔腾,时而似仙女飘然而下。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如痴如醉,仿若灵魂都在这如梦似幻的美景中得到了洗礼与升华。
过了东阳,车窗外的山色悄然变换着色调。山上的植物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有了其他色彩巧妙地交织点缀。红、黄、绿三色相互映衬,错落有致,再加上雾气悠悠飘荡,整个画面如梦如幻,煞是好看。那红色,在山林间跳跃闪烁;黄色,为山峦披上一层华美的盛装;绿色,则是大地永恒的底色,沉稳而充满生机,三种色彩交融在一起,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秋日交响。
不经意间,远远瞧见山顶上的风力发电机在云里雾里悠然旋转,默默地为大地输送着清洁能源,又为这如梦似幻的景致增添了一份现代科技的魅力。
再看那青山绿水之间,红顶白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它们就像大自然精心摆放的积木,巧妙地点缀在这片山水画卷之中,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别样的韵味。红顶白墙在绿树青山的衬托下愈发显得纯净素雅,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生活气息。
极目远眺,山顶几乎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将整个高速公路温柔地环抱其中。左右前方,目力所及之处,全是绿色在肆意蔓延,让人的心灵在这无尽的绿意中得到深深的慰藉。云气如同调皮的精灵,从山顶悠悠地飘向半山腰,优哉游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为之放缓了脚步。那云雾时而浓密,时而稀薄,变幻莫测,给山峦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如痴如醉。车,仿佛是在这仙境中穿梭的精灵,带着我们领略这一路的绝美风光。而我们,坐在车中,美哉妙哉。不经意间,目光转向路的右边,一条河流映入眼帘。河水在雾气的笼罩下,氤氲缭绕,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白色薄纱。那朦胧的水汽,如梦似幻,给河流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妩媚。
五点多,暮色渐浓。绿色环抱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好似薄纱轻笼,透着一种朦胧的美感,宁静而祥和。
五点二十分,我们来到瓯江边。西边天空晚霞似火,余晖洒在江面上,江水波光荡漾,一片金碧辉煌,美得动人心魄。
车过温州,便到瑞安,瑞安颇为富足,和温州的关系,恰似长安与西安。紧接着,苍南县映入眼帘。这地方很特别,一旦温州有台风登陆,大多从苍南而入。原因有二:一是苍南地理位置特殊,陆地向海微微凸出,像手臂伸向大海,易首当其冲;二是其纬度不高。
七点半,我们终于来到霞浦——世界闻名的滩涂摄影胜地。霞浦那壮美的滩涂景观,实在令人心驰神往。
第二天清晨,我们打算前往霞浦县松港街道的北岐村。这是一座依偎在海边的小渔村,与广袤无垠的海洋深情对望,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紫菜养殖基地。别看村子不大,村民们可都富足得很,靠着海产品养殖与远海捕捞的营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里有繁忙热闹的渔港,肥沃滩涂,还有波澜壮阔、令人陶醉的海景。
5点起床,5点20分准时出发。20分钟后,我们就到了了拍摄地点——太阳坞。彼时,天空还被夜幕紧紧包裹着。向海里望去,船只在朦胧夜色中若隐若现,稀稀落落地散布在海面上。轻柔的云雾在海面悠悠漂浮,如梦如幻,为这片海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远方的岛屿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整个海面宛如传说中的海市蜃楼,美得如梦似幻,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我们沿着那条由石桥铺就而成的栈道,顺着山势缓缓而上。走在这栈道之上,视野愈发开阔,整个海湾的风景在眼前徐徐铺展,清风拂面,惬意之感油然而生,舒心不已。
不经意间望向江里的船只,奇妙的是,竟有种错觉,仿佛那些船儿在随着我的步伐一同前行。我有意放慢脚步,走走停停,而那些船儿也似是心有灵犀般,在江面上或缓行,或暂驻。就这样,我仿佛引领着它们,一直来到了半山腰。
好家伙!刚到半山腰,眼前的景象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密密麻麻的人群早已占据了这里,每个人手中都架着专业的照相机,严阵以待,只为捕捉那日出的绝美瞬间。毕竟是清晨,山间的风带着丝丝凉意,我特意穿了一件羽绒马甲,如此才能在风中稳稳站立。然而,人群中却有不少穿着裙子的姑娘,凛冽的冷风丝毫未能削减她们对摄影的热情。她们身姿挺拔,目光专注,依旧如故地等待着,那股对美的执着追求,实在令人钦佩,我不禁为她们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与这些专业摄影人士不同,我并非精通此道。我穿梭在人群之中,耳边传来各种不同的语言,南腔北调交织在一起,却并不显得嘈杂,反而像是一曲独特的乐章。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魅力,以及人们对美发自内心的向往。这种感觉,奇妙而又美好,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只剩下眼前的美景与身旁同样沉醉其中的人们。
我伫立在半山腰,海风轻柔地拂过脸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鲜味儿,那是大海独有的馈赠。极目远眺,海面上那片美丽的滩涂尽收眼底,如梦如幻。再看身旁专业且敬业的摄影人严阵以待,专注的神情令人动容。此情此景,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在心底悄然滋生。
天色渐亮,天空却阴沉沉的,丝毫不见亮光穿透云层。六点半了,依然如故,这时人群中开始泛起一丝骚动,有人满脸失望,转身离去;而有的人,却不为所动,依旧痴迷于海面那朦胧的美,继续用相机定格这独特的画面。
目光移向滩涂,只见无数根竹竿插成一块块方形的网框,从远方蜿蜒而来,由远及近,绵延数十里。滩涂上,航行的船只悠悠前行,劳作的人们身影忙碌,在烟雾朦胧的烘托下,一切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晕染出无尽的诗意。
在这片充满韵味的天地间,我们用手中的镜头,将北岐这未经修饰、浑然天成的水墨画,一帧一帧地收录,装进了镜头,带回家中,让这份美好永远留存。
清晨起得太早,回酒店美美地睡了个回笼觉,再次醒来时,精神抖擞。
十一点整,我们出发去南湾景区,二十分钟后就到了景区。
停好车,踏入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两边长满了茂密的芦苇丛。满眼尽是秋的金黄,那是秋天独有的色彩,大自然精心调配的颜料,肆意泼洒。秋天的声音也格外奇特,侧耳倾听,风在芦苇间穿梭,发出轻柔的“沙沙”声;芦叶相互摩擦,交织成秋日里最独特的旋律。
淡紫色的芦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们时而静默,宛如沉思的诗人;时而前倾,似在与大地亲昵;时而后仰,仿佛在与天空对话。步入芦苇丛深处,只见芦花随风飘荡,如波浪般层层荡漾,那条小路也仿佛被这茂密的芦苇淹没,消失在一片茫茫的芦花之中。
芦花轻柔而繁密,在风中展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柔。它们依傍着水而生,顺着风而逝,每一次飘逝,似乎都是生命新的开始。忽然,风势渐大,芦苇被吹得东倒西歪,我们的发丝也在风中肆意飘飞。然而,这般看似凌乱的场景,却莫名地达到了一种和谐与统一,都在这秋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玩到尽兴,我们踏上归程。我随手折下一枝芦苇,在风中高高举起。看着芦花在风中的姿态,我竟不由自主地沉醉了:世间竟有如此温柔美丽之物,在这秋风中,绽放着属于它的独特魅力,让人心醉神迷,久久难以忘怀。
回去路上,我们途经杨家溪,就此邂逅了闻名遐迩的杨家溪榕树群。踏入村内,17棵古榕树赫然映入眼帘。其中树龄最大的,已经一千多年了,至今枝干依旧虬劲有力地盘旋着。它们的冠盖相互连接,交织在一起,遮天蔽日。
不知从何时起,这几株古老的榕树,与穿梭游走于树下的老爷爷、老奶奶和老水牛,共同构成了一幅经典画面。这幅画面,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天下摄影人纷至沓来,趋之若鹜。
一条由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在大榕树下蜿蜒伸展。蔓藤缠绕在古老的树干上,为古树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妩媚。弯弯曲曲的碎石弯道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青苔,每一块石头、每一抹青苔,都有着过往的故事。
瞧,那头戴斗笠、手牵温顺大水牛的老爷爷,正悠然地在青烟缭绕如云雾般的仙境里漫步,步伐沉稳而从容,仿佛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不远处,身挑扁担的老奶奶,笑吟吟地颤悠悠走来,那笑容温暖而亲切。眼前这般极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心灵也在这一瞬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慰藉。
午饭后,我们向着鹅湾出发,一心只为观赏那神秘的红树林。听说,红树林俗称海榕树,多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海湾泥滩上,不仅是大自然独特的馈赠,还肩负着防浪护堤的重要使命。
终于来到鹅湾村附近的滩涂,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们大失所望。只见一片绿色的植物,丝毫不见想象中的那一抹红,这可让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不妥妥的“骗人”嘛!就在我们满心疑惑之时,工作人员走上前来耐心解释,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要到深秋时节,红树林才能呈现出那标志性的红色。
此时正值潮落时分,眼前是一片广袤的滩涂。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决定在这里等待涨潮。时间在期待中缓缓流逝,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潮水如姗姗来迟的佳人,悠悠地涨了起来,一点点将那片滩涂全部覆盖。
此刻,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只见那一片绿绿的树林,与插在水中的竹竿相互映衬,树林巧妙地把海面隔成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道,犹如大地的脉络。就在这时,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人,悠然地驾着小船,缓缓行驶在这由天然植物组成的水道上。红衣、绿水、翠林,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图案,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之前的失望早已烟消云散。
晚上我们商量了一下,明早再去会会北歧。
六点我下意识地拉开窗帘,哎呀,心中暗叫不好!外面已然有了亮光,我竟起晚了!套上衣服,便火急火燎地向景点飞驰而去。
所幸还不算太晚。昨日还裸露着的滩涂,此刻在涨潮之后,已然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天空的光辉。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与小岛清晰可见,它们在晨曦的笼罩下,仿佛蒙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幻。
奈何我的气力,只能一步一步缓缓向上攀爬。就在我气喘吁吁之时,恰好赶上阳光从云缝间倾洒而下。刹那间,天地仿佛被点亮,流光溢彩。海面上的滩涂、竹竿竹架,在这金色光芒的照耀下,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那一根根竹竿竹架,整齐排列,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神秘乐章中的音符。
而此时,渔船也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它们三三两两,悠然地穿行在一排排浮标竿影之间。渔船、大海、远山与岛屿,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画面美得让人窒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不禁在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赶上了这一刻,真是不枉此行啊!
从北岐归来,我们匆匆用过早饭,便迫不及待地朝着沙江镇S湾进发。一路上,满心期待如同车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愈发浓烈。大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拍摄S湾的绝佳位置,是一栋五层高楼。楼下,一座古村庄依海而建,静静守望着这片海域。
古村庄毗邻内海,两条S形的港湾水道,巧妙地将村庄与对面大海中的小岛相连。小岛上,至今仍有渔民在此居住,往来的小船在两地之间穿梭往返,演绎着古老而又平凡的渔家故事。
沙江的海面,布满了一根根用于养殖海带、紫菜的竹竿,它们密密麻麻地遍插于内海,将水道巧妙地勾勒成S形状,共同排列出那大名鼎鼎的S湾。此时,渔船正沿着这蜿蜒的弯道缓缓穿行,船身轻盈地划过水面,带起一道道涟漪,恰似梦幻的光影如影随形,轻柔而美妙。
登上高楼居高远眺,眼前的景致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文静雅致,令人陶醉。大小船只在其间穿梭自如,构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绝美画面,让人不禁为大自然与人类劳作相互交融的魅力所倾倒。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来的时间稍晚了些。正值潮汐变化之时,滩涂与竹竿大面积裸露在外,失去了潮水轻抚时的那份灵动。同时,光线也有些过于强烈,少了几分柔和光影下的朦胧美感,给这趟寻美之旅留下了一丝小小的遗憾。但即便如此,沙江镇S湾独特的风光,依旧深深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之中。
匆匆撤离,前往半月里。
踏入半月里,仿若踏入一段尘封的岁月,走进一个被时光眷顾的纯畲族村落。
一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棵饱经300多年风雨洗礼的老榕树。它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撑在天地间,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让人瞬间有了一种走进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错觉。
登上观景台,俯瞰整个村落。这里山环水绕,仿佛大自然用最温柔的笔触勾勒出的人间仙境。参天古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各处,它们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守护着这片土地。绕村而过的溪流潺潺作响,为这个静谧的村落增添了灵动的气息。高腔青砖的清代古宅庄重典雅,飞棱重檐的古宫旧庙透着古朴神秘,每一块砖瓦、每一道飞檐,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散发着静谧祥和的独特韵味。
村中的龙溪宫、雷氏祠堂、举人府等清代古建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半月里的土地上。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与这些古建筑交相辉映的,是大量的畲族文物,它们散落在村落的各个角落,无声地繁衍着往昔的故事。
半月里的房屋大多沿山势而建,从最高处层层往下排列,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多采用青砖与鹅卵石,二者巧妙结合,砌成的房屋独具特色。每一块青砖,历经岁月打磨,沉稳厚重;每一颗鹅卵石,圆润光滑。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畲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又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审美。
村中的畲族文化博物馆,更是一座畲族文化的宝库。馆内摆放着几百件畲族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特有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一针一线都蕴含着畲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祖先的敬仰;生活器具质朴实用,从日常的炊具到精美的手工艺品,无不展现着畲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精湛技艺。在这里,畲族文化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融入到每一个村民的生活之中。
村里的老人们梳着独特的畲族凤凰头,这种传统的发型,承载着畲族古老的文化寓意,仿佛是一部行走的历史书。古朴的娶亲文化,更是将畲族的传统习俗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在半月里,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用生活的点滴,守护和传承着畲族独特的文化基因。
半月里,这个美丽的畲族村落,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建筑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每一个到访者,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感受着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傍晚时分,我们再度移步海边,只为一睹黄昏时分滩涂的别样风姿。在这片海天相接之处,岁月的车轮缓缓驶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自然在海与岸的广袤画布上,精心雕琢出纵横交错、深深浅浅的沟坎与痕迹。那一道道优美而独特的线条,将滩涂巧妙地分割成大小各异、凹凸不平的块状,远远望去,恰似一幅幅天然的版画,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与大海的深情。
站在这蜿蜒且丰饶的海岸线上,海风轻拂面庞,带着大海独有的咸涩气息。每一个人,都仿佛被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了全新的感知,满眼满心皆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感动。这滩涂,像是一本无字天书,每一道纹理、每一块区域,都在诉说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霞浦之行,于我而言,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的奇妙旅程。其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亲眼目睹了这大面积的滩涂。在此之前,滩涂于我,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概念,而如今,它真实地展现在眼前,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当双脚伫立在海边,目光所及之处,大海潮起潮落,那是大自然的呼吸,充满着无尽的韵律。时而,滩涂在退潮后袒露而出,像是大地的脉络,清晰可见;时而,又与汹涌而来的海水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而那鲜艳的小渔船,像是灵动的音符,恰到好处地点缀在这片浩瀚的海洋画卷之中,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和谐的画面,任谁见了,都会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尽管我摄影技术尚显稚嫩,但我依然渴望用自己略显粗糙的方式,将霞浦的这份美妙留存。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像是在与这片土地对话,试图将它的美丽、它的灵魂,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带回家中,成为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藏。
然而,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归期已至。可我的内心,却满是不舍,脚步仿佛被这片土地深深羁绊,不愿离去。此刻,人虽已踏上归途,但我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大美霞浦,留在了那片令人魂牵梦绕的滩涂与大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