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LV包,可以是一个人奋斗的原始驱动力”
昨天,无意间看到某推文,就去看了《北京女子图鉴》这部电视剧。看到开头,小镇青年因不满家乡生活模式,毅然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奋斗打拼的故事,心想,应该是一部不错的剧吧。只是看到后来,剧情越发无聊,女主一路开挂,主角光环笼罩一切。于是在全程快进中看完,我想试图寻找这部剧到底要表现什么,最后,发现导演可能需要的就是一波收视率吧!
看完之后,只是觉得又可笑又感叹。这就是电视剧中的北京和现实吗?但假若站在编剧和导演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剧情还是是有合理性的。影视剧突出的永远只是少数人的生活,既然是影视,必然少不了浮夸和虚构。客观来讲,这部剧也不是一无是处。浮夸剧情下,的确有一些现实生活缩影在里面。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女主对LV包的执念,这种执念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我实在无法想象刺激女主奋斗的原始动力竟然是一个LV包,将LV设置为每天的桌面,包括最后与男友的分手、人生的转折都是因为一个LV包。
看到后来,女主分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信用卡贷款买了一只真的LV包,每天背着它小心翼翼的挤公交上下班。这时候,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男主口中那句略带讽刺性的话:别看了,假的,买得起LV包的人谁还做公交啊!
《北京女子图鉴》是现实的,也是玛丽苏的。在这里,“LV”不仅仅代表着人类的物质欲望,更重要的,是被设定成了一种生活理想,以及女性前进的动力。10年之前,你无法否认是否真有一个北京奋斗的小镇女生,她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拥有一款代表身份和地位的“LV包”,甚至男友对她的真情实意比不了一款“LV包”。
02.
“北京,谁都可以奔”
几年前,我也在想,北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人逃离北京,有人回到北京。北京,一个全中国80%的年轻人都向往地,它被称为实现梦想的乌托邦。这个城市,每天都有人离开,每天也都有人抵达。不了解它的人对它充满幻想,了解它的人对它呵呵一笑。
当剧中女主说到自己是因为梦想来北京的时候,别人忍不住笑了。这些包涵嘲讽的笑也从另一点说明了北京就是现实。看到网上很多人对剧本中的北京生活提出质疑,显然,明眼人都会知道剧中的北京生活是虚假的。
但《北京女子图鉴》这部剧实际上也并没有涉及到“北漂”这个概念,突出的只是“北奔”。
所谓“北漂”的定义是一般学历不高,被动“漂泊”,始终缺少心灵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北奔”者则全然不同,北奔着有自己的自主选择,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的诉求。来北京通常是有一定的目的,他们更多追求的是理想和自身存在的价值。
目前的北京,但凡只要有点能力,已经是一个谁都可以奔的地方。
“不去北京你可以活得更好”,“留在小镇,你就只能过差不多的人生、找个差不多的人、办个差不多的婚礼、过差不多的日子”。这样的言论,我个人是极为反感的,这种活简单粗暴、毫无逻辑、充满了一些地域性的歧视。在今天这个时代,城市青年和小镇青年已经并无太大区别,唯一有区别的是大家的生活浓度不同。
没有什么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有的只有一流和二流的自己。
03.
“欲望面前,我们都一样”
回归到现实,那些电视剧还是教会了我们许多事,尽管剧情魔幻也还是字字珠玑。在我职场碰壁后,我的一位朋友没有对我说什么,他说,你去看看《欢乐颂》,那里面的勾心斗角就是职场了。虽然,我本人后来并没有看,但他说的的确有道理。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有几句话,看破不说破,职场就是利益场,倾诉心事相当于是矫情。职场中踩踏前任没有任何意义,尊重和感恩才有职场价值。我这不是叫你诈,只是教你别犯傻。
这些话未必全部适用于职场,但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所谓的高情商也无非就这几套。在这部剧中,女主的确是凭借这些走出了一些人生困境。《北京女子图鉴》向我们展示了堪称教科书一般的现代都市女性职场生存现状,不管陈可依、王佳佳,还是姚梅、柳静,你都从你的职场生活中找到这些原型。
从某种角度来讲,也许,欲望的确是所有现代都市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只是有的人选择正视它,有的人选择回避它。在北京,拥有一款LV是欲望,买一辆车也是欲望,拥有一套房产是欲望,实现理想也是一种欲望。没有谁比谁更高级。脱掉欲望的外衣之后,归根到底,我们追求的其实还是生活的安全感。
end
作者:宁为玉,一个谜一样的精神思考者。个人公众号:宁为玉(ningweiyu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