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印度的一支片子《Share The Load》记忆尤深,大意是:一位父亲偶然到访女儿的家中,发现女儿一下班回家就开始忙着做晚饭,打扫房子,照顾宝宝,与其同时还要处理一些工作电话。而她的丈夫,截然相反,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用笔记本电脑看视频。父亲突然意识到,女儿从小在家感受到的就是男权主义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母亲承担着所有的家务活,长大后,她也理所当然的成为贤妻良母,承担全部繁重的家务。父亲为从来没在家务中帮过忙而向女儿道歉,也为女儿丈夫的不作为和理所当然感到抱歉。最后,父女因相互理解而相拥。
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不是《Share The Load》所反映的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文化,而是“女儿,也是妈妈,一下班回家就开始各种忙碌,而她的丈夫却悠闲至极”这种现象。似乎妈妈们永远是最忙的,在厨房、在客厅……一直忙碌在时间的纵轴上,在生活的横轴上,而妈妈们却几乎全无怨言。为什么?
日本学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拥有共同体感觉的良方是“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做到这三点,你便会发现世界是简单的,人生是简单的,即“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获得幸福”。
我在读《被讨厌的勇气》的时候,忽然想到了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又去看了一遍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追踪哈桑的生命历程,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观点,发现哈桑是不幸的,但也是可以随时获得幸福的一个人。
哈桑档案
原生家庭:属于在阿富汗地位特别低的哈扎拉人,刚出生,声名狼藉的母亲便跟一群江湖艺人跑了,父亲残疾。真实身份是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
外貌缺陷:天生兔唇,后被阿米尔爸爸请大夫修补好。
终身职业:毫无社会地位的仆人。
唯一朋友:富家少爷阿米尔,但阿米尔从未把他当作真正的朋友。
痛苦经历:①童年时被阿塞夫侮辱,而阿米尔却袖手旁观;②被阿米尔陷害说他偷了他13岁的生日礼物而被逼走;③1998年,为守候阿米尔家的豪宅反抗,导致他与其妻子一起被击毙。
“自我接纳”认为“我”这个容器是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的,那就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比如,考试59分咋整?自暴自弃、各种借口还是阿Q附身?“自我接纳”就是在承认并诚实接受自己只有59分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他者信赖”是无条件地相信别人(这个“别人”并非人人皆可,特指你想要搞好关系的人,如无此意,剪断关系即可),即使遭遇背叛仍继续相信。
“他者贡献”即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并强调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哈桑是不幸的,因为“哈桑”这个容器无法丢弃和更换的东西太多太重;但他又是幸福的,他一直在利用他被给予的那微乎其微的东西,一直在给予阿米尔撼天动地的信赖,一直在“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
哈桑从未对其职业有过质疑和不满,认为服务阿米尔一家是天经地义,要知道“生而为人却不平等”是会激起无数愤怒嫉妒恨的。
哈桑一直无条件信赖阿米尔,明知阿米尔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他被阿塞夫等侮辱,哈桑仍然毫无怨言,甚至被阿米尔诬陷还逼走了他,哈桑都在默默的承受。
哈桑的一生自始至终都以阿米尔为中心,时时刻刻为阿米尔着想。让阿米尔开心、替阿米尔实现愿望、痛阿米尔之所痛,乐阿米尔之所乐。尽管被欺凌、被背叛,他都义无反顾。而当阿米尔家的别墅需要他时,他又毅然选择守护,最后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在哈桑眼中,他的世界多么简单,而他又实实在在做到了“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故他“可以随时获得幸福”。我也相信他在终其一生为阿米尔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他”的价值。
那么,回到了我们文首关于“妈妈们”的那个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妈妈们愿意“为子女、为家庭,千千万万遍”,妈妈们已经找到了家庭人际关系的“共同体感觉”,所以她们认为不求回报、毫无怨言地奉献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