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统治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阶级。
魏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为寒族,非儒家。与之相同的是蜀国的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为服膺儒教的豪族,与之相同的是东汉、孙吴统治者的社会阶级,另有袁绍。东汉、袁绍、孙吴、西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是相承的。
魏、蜀的出现与灭亡,反映了豪族儒门统治的动摇与稳定。社会阶级的不同,决定了魏、蜀与东汉、袁绍政权、孙吴政权、西晋不同的政治特征。从利弊来看,魏与蜀国的政治胜过东汉、袁绍政权、孙吴政权、西晋的政治。
2.州郡领兵与罢兵,在魏末晋初,与封建制度的实行与否,关系密切。
罢州郡武备与行封建制度,是西晋政治上的两件大事,影响至巨。山涛讲过两次,为国者始终不可以忘战,州郡武备不宜罢除。
西晋创业,杀高贵乡公是关键性的一著,比著王沈、贾充立了大功。贾充、裴秀、王沈是“亡魏成晋”的主要人物,裴秀的功绩主要在“复五等爵”上。
五等之制是在魏元帝咸熙元年恢复,第二年,司马炎废魏元帝,自己做了皇帝,改元泰始,此年分封诸王,改变了上年以“五等之制”为内容的封建制度。新制所封主要是同姓王,异姓不能封王而只能封郡公、郡侯。
自分封制实行,州郡兵罢除后,在地方上,只是封国有军队,而州郡只有武吏。州郡由皇帝控制,封国属于诸王。八王之乱所以乱到西晋灭亡,就是因为皇帝控制的州郡无武备,而封国则有军队。山涛死前,封建制度已经实行。他说为国者不可以忘战,州郡不宜去兵,是看到了诸王一旦发动战争,朝廷将无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