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再进步?——读《刻意练习》(一)

每读一本书,有一点感悟都是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今天在宿舍整理的时候,不小心掉出来了一本很破旧本子。是当时买吉他的时候,自己写的关于学习吉他的目标的。不知怎么的,脑抽的大声念了出来,害得正在吃外卖室友直接喷饭。

“我要练习吉他达到10000小时的时间,达到能自由弹唱90%以上的歌曲,决定每天练习两小时,练6年。”

念完之后,自己也忍不住嘲笑自己。因为连两周都没坚持住。

我记得很清楚,2015年的夏天,去了一个公司实习,公司里搞了晚会,其中一个节目是吉他弹唱,当时脑袋热了,立马在淘宝下单一把吉他,买教程,立下字据......

然而,两周后,我的生活不再有吉他。

我斜眼看放在角落的吉他,已经穿上了一件叫灰尘的衣服。

至于字据里面为什么是10000小时,曾经看过很多地方提到过“一万小时定律”,即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无论出身。

曾经想着,如果完成了10000小时的练习量,即使不是吉他界的领先者,至少能够达到我不高的目标。

最近读到了一段话,使得我坐立不安:“从来不存在10000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一万小时定律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1978年拿到诺贝尔奖的赫伯特·西蒙与合作者威廉·蔡斯发表了一篇新手棋手和大师棋手的相关情况,新手练习十年即可成为大师,后来逐渐演绎出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确切的来说不是一个死的概念!不要为了完成一万小时而去做一万小时,要刻意练习自己专注所练习的事。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念出,让实验对象记录数字,经过不断的练习,起初极限只能记9个,到后来的40个。不断的练习是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的。

20世纪的马拉松比赛的记录是2小时55分18秒,如今马拉松记录是2小时2分57秒;曾经跳水空翻两周因为难度太难,差点被停止这个项目。如今空翻两周已成入门动作;圆周率位数的背诵,从510位的记录到一万多位,再到10万多位。

惊人进步的背后,这些人做着大量的练习,才破了先人的记录。开发些人的超常能力,没有秘密,只是大量的练习而已。

看过很多人物访谈,读过许多人物传记。想法与《刻意练习》一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希望发展一种真正有效的练习方法,比如打造世界级的体操运动员,或者是教出一些能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医生,那么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到在促使身体和大脑的改变上,哪些可以奏效,哪些无法奏效。因此,所有真正高效的方法,基本上都以同样的方式起作用。”

某种意义上来说,练习都对自己有用,但最有用的还是“刻意练习”。学任何技能的方法都是找人教入门知识,然后不断的练习。

我就是这样学习日语的。买教材,买课程,向别人请教,达到一定程度后,自己每天背单词。可糟糕的是,当自己完成了考完N1的目标的时候。程度就到此为止。每天的单词也是照样背,但就是没有那么有目的性背。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把前后两种背单词的状态称为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简单总结来说:有目的练习要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哦,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对想要提高自己的每个人来讲,这些是让你有一个卓越开端的秘诀——但依然只是开始。

做每一件事,都是值得“刻意练习”,才不会停止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