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假装年轻,假装小众,假装没喝醉:中年危机的实质就是装》。
单看标题,就让人觉得那么不舒服。也许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赚点击率嘛。
但是这说话的语气,感觉是就像中年怨妇,在那里对着那些和她们年龄相仿,但活得有滋又有味,精气神十足的女人说:都一把年纪了,还弄得跟年轻人似的,装什么呀?
空气里满满的酸味儿。
02
作者的写作起源来自英国作家贾森·黑兹利和乔尔·莫里斯最近在中国出版的一套新书《可怕的中年》。据作者说,这是一套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中危自救指南。他果断下单买了这套书,并准备开始研究“如何假装年轻”,“如何假装超脱”,“如何假装小众”,“如何躲掉烦心事”这些困扰中危人士的难题。
然后作者就开始列举各种中年危机的惨状。
先是中年孤独。“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还在文后引用了张爱玲的话:“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然后,“人到中年,事事皆可烦忧且无计可施。”身体功能衰退,身材走样,疾病。即使去健身,吃素,戒烟,也无法抗衡自己的衰老。
接着,更高层面的来了。
“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什么都没有劲了,只想一个人待着”,有的人选择用精神上的超脱来解放自己,更多的人选择用物质上的占有来刺激自己。
“再不疯狂自己就老了”,也是中危的一种标志。英国作家托尼·朱特写道:“别的男人会换个妻子,有些则换辆车,甚或更换性别。中年危机本来就是要借由一些异样的行动,证明自己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
最后文章举了一个例子,说英国今年下半年应该要上一部叫《中年危机》的喜剧片,讲的是四个中年男人重组校园乐队登上英国最大真人秀的故事。
本来以来这里是来鼓励中危人群自救的。然而,他接下来是这样说的:
“但你知道你不会下资源来看的,因为那都是没有经历过中危的人,对于中危生活的意淫,以为生活可以靠一次想当然的火花就翻天覆地。”
结论是:那不是真实的。
感觉是,人到中年,危机四伏。阴风阵阵,且无药可救。最后告诉你: "保持镇定,这只是一场中危而已。"
哇,只要镇定,就可以度过一场如此恐怖孤独悲惨的中年危机?
那为什么还要装? 装就能解决问题?怎么装才能度过中年危机?
我深深地表示怀疑。
03
满屏看下来,我就看出俩字:悲惨。中年危机处处“危险”,没有“机会”。
靠镇定,靠装来度过危机?
中年孤独,老年不是更孤独?
张爱玲那句话“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说的好像是以前那个时代,女人还不够独立自主,还依附于男人的时候。现在的时代,女人大多经济独立,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与男人分担着家里经济负担的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即使是全职妈妈,她也是要付出的啊。她养育孩子,照顾一家生活起居,打理家里上下关系,这些不过是没有用价格来衡量而已。怎么就全都依靠男人了呢?男人的责任,更多地体现在经济上,这个有价格标签,人们看得到而已。但并不是说,女人就什么都没有做,就等着你给饭吃啊!
说这样话的男人,可以理解。在外打拼,肯定辛苦。有时也想休息一下,但是看到老婆孩子,还得忍痛坚持。但是要知道,辛苦的不只是你一个人啊。带娃的妈妈就不辛苦吗?她没有拿银子回来,那是因为没有给她的付出做个价。你让她去别人家做同样的事,你看要多少钱能雇得到?
作为男人,承担起养家糊口的经济责任,应该是责无旁贷的吧。这有什么好抱怨的。更何况,这个社会给予男人的资源和待遇还是比对女人更好的。
夫妻双方,大家各负其责,都在付出,都很辛苦。哪一个不累?
那些既要赚钱分担家庭经济负担,还要带娃的妈妈呢,要说累,她们比男人们更累。同样职场拼杀,还得照顾家和教育孩子。她们都还没有这样口吻堂而皇之地倒苦水呢。
堂堂中年男人,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十几二十年,不说大富大贵,也是收入稳定,衣食无忧了吧。那你还幽怨地说啥中年危机,孤独,无助的可怜样子,真的让人不懂。
“人到中年,事事皆可烦忧且无计可施”。真的吗?
事事皆烦忧,这可不是中年人独有。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啥时候都是不如意多于快乐。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身体和精力都到了一个衰退的状态,工作压力和家庭责任,都压在自己身上。的确不易,但不至于事事烦忧且无计可施吧。
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这不过你人生的一个节点而已。烦忧不过是孩子尚小,父母已老,家庭琐事,工作困扰。那能怎么样
呢?事情来了就无计可施,束手就擒吗?
中年是人生的秋天,也是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工作上有所成就,经济上有一定基础,经历很多世事,心智上趋于成熟。正是能够沉下心来,理智应对,勇于担当的好时候。
怎么会无计可施? 应该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才对吧。就算是不能,也不至于慌张。要不然,那么多年的过往就是对自己生命的荒废和辜负。如果自己荒废了时光,人到中年还是失魂落魄,那怪不得别人,也活该自己的无能为力。
你不努力,还怪谁?别老拿中年说事。中年不欠你,也不是你不努力的借口。
04
“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什么都没有劲了,只想一个人待着。”“再不疯狂自己就老了”,也是中危的一种标志。
呵呵,精神上的空虚,也是中年人的专利吗?
中年,正是一切繁华过尽,看清生活和人生真相的时候。四十不惑,这话绝对是有道理的。很多人生疑问,这时大概都有了自己的答案。见多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对生老病死等诸多人生磨难有了淡然的态度。
想明白了很多事,看淡了功名利禄,人生可能反而简单且轻松了。知道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生活的方向更明确,状态更轻松。很可能青春再次焕发,活力再次重现,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这样的人怎么会精神空虚呢?就是因为知道了人会老,生命会失去,所以才会更好地更投入地生活呀。没事说不定都得找点事做。还会去做“疯狂的事”。因为他们真的觉得“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这只是因为懂得了生命的宝贵,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而不是说,为了抗拒中年和苍老的到来,故意装作疯狂,不服老,去跟年轻人比一比,假装自己还年轻。
但凡假装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总不能长久,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就像有些人,看上去,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但你看到的那张脸,就是写着苍老。
年轻与活力如果不来自内心,光靠去装和粉饰,是没有用的。有的人,笑起来眼角皱纹很明显,但是你能看到她浑身散发出来的光芒。那种光芒是一种年轻人才有的活力。
所以有人说,中年以后,你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一个内心苦大仇深,活的老气横秋的人,他的脸上会有神采吗?
05
所谓危机,就是既有危险,又有机会。
在感到自己身体精力各方面机能下降的同时,也会感到对有一些事情的无能为力。在经历了生死体验后,明白了自己未来的归途。的确,衰老及其带来的不便一天天向自己靠近。这多少会让人感到本能的恐惧。
但对恐惧,哀嚎,抗拒,假装看不见,是没用的。在那里坐着哀叹,抱怨,自怜自艾,又能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
这世界上的事,就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有不好的一面,就一定有好的一面。机会就在危机中。
我不喜欢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他列举了那么多危言耸听的中年之危,却只字不提中年的“机会”。中年了,人就像秋天的果实一样,成熟了,淡定了,聚集了人生的精华,味道可口纯正。
中年人有那么多的优势,是年轻人所望尘莫及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火的不要不要的大叔,被少女少妇们所钟爱。这种人生历练后的中年大叔,散发着迷人的香。
有了人生沉淀的中年人,笃定,沉稳,温润,淡泊。知道自己的未来怎么走,也知道什么对自己最珍贵。因此,他们过的生活才会更有品质。
去玩,去疯,那是因为他们想明白了,生命短暂,自己的时间过半,要好好珍惜光阴,活出更多层面的自己,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维度地打开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
这不是中年的“危”,而恰恰是“机遇”。有了人到中年的积累,人才可以活的更踏实更多彩,因为无论经济的还是精神的积累,都足以支撑起他们过更好的生活。
所以,那四个中年人重组校园乐队的故事,对他们而言,不是不能实现的所谓那些不谙中年之苦的人的意淫,而是他们踏踏实实想去做的,或者告诉了他们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
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四个因爱好游泳而结识的平均年龄90岁的老人,为了实现一个拿到团体游泳比赛奖的愿望,坚持每天训练。直到比赛那天,其余三个都到了,只有一位老人迟迟不来。后来他们一起去那位老人家,发现他已经过世了。
如果如上文作者所说,四个中年人重组乐队,回归荣誉的是不真实的,是用来骗那些尚未遇到危机的年轻人的,那么,这四个老人,都已经快入土的年纪了,为啥还要折腾着去拿个奖牌?他们的危机不更是严重,应该天天躺家里等着死亡来临吗?
人活着,就是一个精力消耗的过程。既然已经知道人生困难重重,死亡就在不远处等着。人生不过就是体验生命精彩的过程。那何必坐在原地哀嚎,抱怨,而不去不好好折腾,活出点味道,活出点精彩呢?
06
就算是你觉得人到中年,哀鸿遍野,痛不欲生,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自己独自找个角落饮泣就好了。
不要告诉你周边的尚未到中年或已到中年的人说,哎,我们已是中年,浑身的伤痛,遍地的孤独和无助啊!来来来,我们感叹一下,集体哀伤一下。不要相信那些鸡汤励志故事,全都是骗人的。
然后再自以为是地加上一句:中年危机的实质就是装。假装年轻,假装小众,假装没喝醉。然后保持镇定,过一会儿就好了。
呵呵,你悲伤,你难过,你认为那些现在活的活蹦乱跳,有滋有味的中年人都是装出来的,而只有你才是真相的话,好,请您珍重。
但是,你有危机,请不要拉上我,好吗?
我不想和人到中年还不敢面对自己,接受现实的你,成为朋友。
看你都人到中年了,还如此矫情,让我实在不忍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