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二十二岁,为什么就要给自己的人生定性——你可以慢慢选择

文/馨逸999

二十二岁,我好像老了。同龄的小伙伴有的已经结婚,有的有了自己的事业。于是我开始被催促:你什么时候开始赚钱呀?你什么时候谈恋爱呀?

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如果你有了一份事业,但干到中途打算改行,就会有人劝你:你不要随便换工作,你已经不再年轻了。而如果你打算离开一个不值得的人,就会有人说:恋爱了这么久,就凑合凑合过吧!

可是,我才二十二岁,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定性呢?我可以有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为什么一定要按照预设的去走我人生每一步呢?

一个小学妹刚上大一,家人就开始着急让她制定计划,为读研目标努力。我当时听着觉得有点难受,她大学都还没有踏进,关于大学的美好都还只是一个憧憬,就要开始为三四年后的目标绞尽脑汁。

我只好劝她,好好享受大学的时光,可以去了解,可以去努力,但不是必须要做到。毕竟人生,应该是每一种结果或者转向都不拒绝,方能保持内心平衡。

先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我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打算,然后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为它制定详尽的计划。

但是我通常又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计划搁置,走另一条路。可我丝毫不觉得另一条路是将就,是苟且。我觉得它应该是一种选择,是我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主动而非被动。

而人生规划方面,女生和男生又总会有所差别。之前在一家青年旅舍和一个姐姐聊天,她说女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故。然而,尽管有那么多变故,能击倒她们的却是少之又少。

我就借用一下《孔雀东南飞》里的芦苇与磐石,来谈谈女生和男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不同看法。女生,“芦苇韧如丝”,可以自如应对各种突发变化;男生,“磐石无转移”,坚定朝着自己的信念出发。

我说不清楚是女生的应变还是男生的策略更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选择,当某一时刻来临而必须选择时。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大学只是我们在这个舞台上的一场演出。有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你要为这场精彩的汇演做好准备。但我想说,技术可以靠长期训练得到,但杰作却不是光靠技术的娴熟就能塑造的。

做一件事,对它有感情,才能洞悉它的精髓。所以,把你的学业当做你的爱好,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就会变得像谈天一样自然。

尽心去做眼前的事,但未来会怎样,管它呢。可能大部分人做一件事都总是会考虑:做这件事我能得到什么?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也要考虑这些因素。但我考虑的却不是那些外在的功利因素,而是我的内心——我是否愿意。有不少人劝过我去考公务员,说我很适合在政府机关工作。我的回绝往往就一句:可是,我不喜欢。

当可以选择的时候,我会选择去做我喜欢的那些事。但作为一个成人,我也会遇到一些我不能选择,而又必须去做的事。

毫不隐瞒地说,学旅游,并不是我的选择,甚至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大学专业。可现在,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并且喜欢上了旅游。

我的经验就是,当你不了解一个东西时,你不要急着去表达你的不喜欢。你可以先去学习,试着培养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你朝着这个方面努力了,好与不好也就慢慢地显而易见了。

所以,不要给自己定性。参考别人的意见,遵从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你可以有计划,也可以为了靠近那个目标一天比一天努力。但是,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记住,你还可以重新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