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孤独,是每个人成长路上,逃不开的命题。
我在读大学时,时常一个人吃过晚饭,然后捧着一本四六级核心词汇,慢慢走过通往图书馆的林荫道。自习室内看似热闹,每个人桌上都堆着一大堆辅导教材,在埋头啃着书本。
其实大家都是孤身一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与文字对话,和公式纠缠,和单词谈恋爱。
偶尔会瞟一眼手机,看看是不是有人找。有时看着看着,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起身一看,自习室已空无一人。只有晃啊晃的灯光,还有看似很漫长的日子。
回寝室的路上,我经常抬头看看漆黑的夜空,更加觉得人类的渺小。浩瀚的宇宙,地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而我们每一个个体,更是尘世里的一颗尘埃,微不足道。
我们匆匆几十年的光景,在地球46亿年的时光隧道中,只是一瞬。突然觉得,活着真好。有痛苦、有悲伤、有苦恼,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的一片虚无,缥缈无依。
于是便一个人勇敢地走。成长,不就是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吗?
02.
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朋友,跟我分享她的故事。
她刚到北京时,人生地不熟,只觉得京城好大,自己好小。一个人找房子,一个人烧饭,一个人坐着地铁上下班,对着手机屏幕,浏览朋友圈的日常。
有一次,她妈妈从几千公里的地方,坐着绿皮火车来看她了。她说一切都好,北京很繁华,比咱们那小地方好玩多了。妈,你退休也住过来吧。
说这话时,她其实心里很没底。北京的房价,是每个奋斗在北京的外地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谈到结婚,买房时,她只能呵呵敷衍过去。
下午临走前,她妈妈给她做了一顿饭,留给她做晚餐。
她把菜从蒸锅里端出来时,被蒸汽烫到了手。热腾腾的饭菜,哗地一下,全部洒到了地上。
餐盘里的鱼肉散掉了,油流了一地。她眼泪哗哗地就流下来了。
在北京一个人生活了3年,被领导训过,被客户灌醉过,被同事嘲笑过,她从未哭过。这一刻,她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一边哭,一边把没脏掉的鱼肉,一点点捡起来吃掉。她觉得这并不羞耻,妈妈做的饭菜,怎么吃都香。
从那以后,她更加拼命了。她害怕,自己成长的脚步,赶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
那时候,我们就真的是孤身一人了。
03.
大学同学小赫,在进大学之前,他就学会了抽烟。
小赫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成绩好、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更别提抽烟了。
当年他考上了大学,家里高兴坏了。但是伴随着喜悦的,还有沉甸甸的学费。他家里并不富裕,四年几万的学费,并不是小数。
但是伟大的父母总是有办法。当天晚上,他父亲,把几个很厚的信封,交到了他手里。他没说什么,给了父亲一个坚定的眼神,相拥,把钱拿进了房门。
半夜,他在客厅偷了父亲的打火机和半包烟,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抽了起来。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精明。他在凳子上,看到推门而入的父亲,瞬间傻眼了。空气仿佛凝固了。他已经准备接受父亲两个响亮的耳光。
但是他父亲穿过烟雾缭绕的房间,只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头,然后关门走掉了。
他从未觉得,自己的父亲如此伟大。那一天,他知道,生活不容易。
从此以后,生活的重担,要自己慢慢来扛。
困难的路,要学会自己一个人走;
未来的幸福,要习惯一个人去创造。
我们已经不再是被人照顾的小孩,我们要学会慢慢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变得坚强,变得隐忍,变得勤奋而辛苦,变成我们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这个过程,必然是要经历阵痛的。
很可能,要经历一万次悲伤,那就去经历。
要遭遇诸多质疑的眼光,那就去勇敢地承担。
要独自面对许多麻烦,那就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电影《激战》里有句台词:
“既然上去了,就不要怕。怕,你就输了一辈子。”
别怕,挺住,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