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父母也没有多少文化,总的来说,就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底蕴的家庭,不是蒋方舟,也不是高晓松,但父母很爱我,让我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也即将去读研究生。
作为理科生的我,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成绩都勉勉强强,还记得那个时候最不喜欢考语文的诗词鉴赏和阅读理解,因为完全没有找到任何“窍门”,反而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得还算不错,由此我开始有点小小的害怕每次要做的语文练习题,每一次做那些题都让我内心难受至极。
在应试教育下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作者一定表达的就是标准答案那个意思,老师的课堂解读说服不了我,我的疑惑——语文难道真的有标准答案吗?在十二年的学习中,我从来没有获得过相关答案。
每一次和语文相关的内容都让我足够头疼,现在都还能回忆起高三学语文时内心的压抑与难受,但为了高考,只能硬着头皮去迎合那个时候的“语文”,再转而投入计算的海洋,因为理科科目的标准答案足够标准,能说服我,也让我舒服得多。
作为一名实打实的理科生,又是什么时候突然对文字感兴趣,既而想开始学习写作,好好写作,还想着拥有自己的第一本小说呢?
大学二年级时,某个中午的饭点,路过学校二食堂门口,顺便瞟了一眼旁边的展板,发现有一个比赛——“第x届心情故事征文大赛”,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脑海中飘过一个想试试看的念头,就立即拿出手机记下了报名方式和写作内容等等,最后在一个下午将三千字的稿子写完,里面总共穿插了三个身边的真实故事。
但要知道,作为一个高考以前只为应试学语文的理科生,参加这个比赛或写出最后这三千字对我来说并不容易,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写的是垃圾。好在最后获得了三等奖,即便当时里面很多获奖者都是学校文学院的。这一次不起眼的获奖经历,给了我一点写作的信心,从此在心里埋下了写作的种子。
后面仔细回想,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就参赛了呢?因为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干脆和果断的人呀!
这一次追溯让我想起了高三写的一篇作文,这篇作文得了很高的分,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我所有作文当中得分最高的,还能回想起那时内心的小欣喜,毕竟当时对阅读理解和诗词鉴赏最为头疼,没想到我还能在语文里有一块自留地,这让我内心对于标准答案散发的压抑感少了许多。
就这样两个小小的事件,让我内心关于写作的小火苗越燃越旺,在潜意识里,我不再觉得写作离我很遥远,也不再觉得人文素养缺失的我无法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从这两次写作中,让我意识到写作时的真情实感很重要,这和从小学就开始教我们的“写作套路”完全不一样。
来源于生活的文字、真实的文字是让人拒绝不了的。
你可以在意识到很难有人理解你时,把写作当成第二时空,在里面任意挥洒你的文字,舒缓内心;你可以把某个时刻蜜糖般的生活写下来,在孤独自修时温暖自己;你可以把你的非同凡响写下来,用你的笔触去鼓舞和感染他人;你可以......
写作不仅给予自己力量,也会给予别人力量。
曾经可以说是幻想,现在正梦想起航的是——我想写一本关于自己的家乡和整个大家族的小说,用最细腻的笔触、温柔又一针见血的文字去触动人们的心扉,幻想着也许在遥远的未来,某个小孩内心苦闷,拥有着不属于他(她)这个年龄的成熟,正抱着我的那本小说大笑或大哭,但内心得到了一丝慰藉。
要写,肯定就要有意识地读。上大学后的我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每有闲暇,便会去找一本书来阅读,去年保研结束后时间终于完整空了出来,从那时开始便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阅读,到现在也坚持了半年之久。
在阅读这件事上,我的准则就是:不管怎样,每天都要读点什么。
那在写作上呢?我选择了简书。冥冥中了解的很多公号主人最初都在简书创作,这也影响了我,从x博转移到简书,让我想要开始在简书上写起来。
简书,虽然我们昨天傍晚才相识,今日清晨才开始书写,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会相知相爱下去。
希望未来认识到更多简友,一起写下去!
一天小老虎
2020.05.05清晨
齐帆齐联合谈写作专题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