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鼓励身边那些怯于行动和需要帮助的朋友时,我总会告诉他们这样一句话:
行事靠判断,判断靠经验,经验来自于错误的判断。
截止到出这篇文章之前,我都觉得,这观点太棒了。
你想啊,绕来绕去,我都在积极的告诉你,“怎么做你都会出错的,所以别怕”。而且还说的那么振振有词。
但今天看来,这段文字明显的漏洞就是:判断,不一定都来自于经验。依赖思考之后的思考(既批判性思维),才是更为重要。
(想想多可怕,此前一直按照那样的信念行事,潜移默化的让我认为,一切事情都要撞南墙才好)却忽视了“墙是要撞,但有些墙可以不用撞”这样的简单道理。
固有的心理因素---认知偏差
那么,在此之前又为什么没有太多人发现上面一段话的漏洞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认知偏差,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对每件事的判断都百分之百的客观和理性,因为在信念形成的过程中,总会参杂着一些难以觉察的人类固有的心理因素。
这些难以察觉的心理因素,就是认知偏差。
因为认知偏差,导致我们更习惯于通过经验和主观来判断某事。所以我们大多时候的思考方式是:
我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而不是:
这个观点是否合乎逻辑。
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身边的朋友在听到我说那句话时,表示的是“好像是这个道理耶”的样子。显然大多数人欠缺深度思考。(包 括 我!)
常见的认知偏差分为以下几种:
信念偏差
从众效应
圈内偏见
基本归因错误
服从权威
过度自信效应
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
好了,接下来,我会尽量以最简短,生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看上去无聊又学术的东西。。。
信念偏差
我们更愿意相信那些我们本来就相信的东西。即便有时候论证没什么说服力。
比如大家的女朋友可能经常会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好看吗?”
通常你装作很认真的看过了,并且说“挺适合你的”。甚至加一些看似具体的描述(比如"这颜色很适合你的肤色"或者"这样的剪裁我很喜欢"),她们大会满心欢喜。(相信我,这也是你能且唯一能做的最正确的方式。。。)
看,她会觉得你正好与她的观点一致而更高兴,因为这是她本来就相信的东西
但一般到我女朋友问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就会惊出一身冷汗。。。。。(特别是我觉得不好看的时候)
1.她是那种“不和我在一个价值观里的人都是傻逼”的人
2.她这么问明明就是等我去认同她,可我是个正直的人啊!!!
不过好在,大多时候,她的衣品不赖。。。。。
重点就是这第二条,于是我们知道,除了更愿意相信我们本来就相信的东西以外,反过来说:
我们寻求他人意见的时候,大多数也是想印证自己是对的。
从众效应
人们在下意识里会有让自己的想法和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的倾向
举一个例子,某天你正常开车出门,突然发现!路上的行人和车全部都在逆行,你会觉得,是你的问题,还是其他人都有问题?细思极恐!
圈内偏见
我们更容易对不属于自己社团或集体的人形成偏见和负面意见。
有想过,为什么销售型公司里,越发爱分成小组,起不同的口号来形成竞争?
又或者为什么看“抗日神剧”的老一辈会热血沸腾?相信这不仅仅是某些历史上遗留的道德问题导致,还有部分就是“圈内偏见”产生的民族精神(当然我很反感如今一拍再拍的抗日神剧,沉迷过去只会让人无知和局限)
这些,都是圈内偏见在起作用。
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也经常认为只有自己才会被意外和现实所制约,而外人不会
大多时候我们容易看不见别人的好。总觉得别人的成功背后大多是运气和不可告人的秘密,自己的成功就多归功与努力与汗水,也总觉得别人的失败就是注定的结果,而自己的失败来自于很多客观因素应该被理解。
服从权威
你是否经常去问有经验的朋友如何解决某事,甚至百度去找专家来解释,然后也不再加思考去验证它是否为真就笃信了?
这里要举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有天我在药店的报纸上看到关于"泡面有害健康"的文章,看专家说的头头是道,我便认定了这是真的,结果下午同事在当刊的反面读到关于"泡面有益健康"的文章(你一定不敢相信有如此打脸的编辑,但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事。)那一天起。。。。。我本身充满怀疑的人生,变得更迷茫了。。
现在看来,这就是服从权威的直接例子。
过度自信效应
就好像很多作者肯定经常觉得自己的某篇文章很不错,,,,甚至肯定能上简书首页,结果可能并没有预期结果,而不经意写的,甚至自己觉得很差的文章。又有高阅读量,更打脸的是还有人打赏。。。。(我就是这样)
甚至有极端的例子:那些参加选秀节目被刷下来的选手,表现的让人瞠目结舌。以至于让人笑话。但被刷后还要说是“这个世界都不懂他”,然后依旧自信的活着。。。
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
这使人们老是产生“自己比大多数人要有更好能力”的幻觉。
最经典的就是“罗永浩”当时设计的这款海报。为什么?
因为按照文案上的说法,本身有思想的人会去那里,而还有一部分“可能不是那么有思想”的人会因为觉得自己有思想而也去报名参加。这就是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在起作用。
目前发现的大概就是以上说的这些,记住这些关键的逻辑习惯和漏洞,它甚至会扭曲你对很多客观事实的看法。
这么严重,我们的生活还有救吗?
是的,他们确实细微到难以察觉,但不要气馁,因为这样来看大家都是残疾,很公平啊!!~
[正经脸]但说真的,既然你已经明白人类有着这样那样的天性思维误区,那就是已经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前提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呢~?
希望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也会马上思考“这结论是真的吗?"因为避免的固有“缺陷习惯”时,就是把批判性思维变成另一种习惯。
最后送给大家书中引用的一句名言:对于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时候贸然相信都是不明智的。
注:文中部分观点来自于《Critical Thinking》。此篇为个人长期更新的【画图拆书】第54篇文章,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动手点赞鼓励我~(打赏更好哈哈)。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也可以简信。当然我很欢迎你的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