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过《易经》的人,既有情商又有格局?

《易经》一直被我误解成一本算命的书,直到听说《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才想要去一探究竟。

《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呢?它是一部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找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因为我们得到了三把钥匙,第一把钥匙叫做伏羲八卦。

这个图相信我们都很熟悉,只是不清楚它的作用。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宇宙最基本的秘密,叫做阴阳,就是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所以说它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

《幼学琼林》上面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钟吕传道集》上说:“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由此说明阴阳于一体才能生成人,阴阳于一体才能成万物。宇宙万物中,阴阳是不可分


第二把钥匙是周文王的64卦,就是宇宙的64个密码,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在64卦中找到答案。


《易经》的64卦,对应着64个人生选择智慧。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会产生什么结果,都可以从卦中推演出来。


第三把钥匙,就是孔子对《易经》的解释,称之为“十翼”,也叫《易传》。


孔子晚年时期,喜欢钻研《易经》,并对《易经》进行了评价和论述,先后写下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当然还有司马公没有罗列的《序卦》和《杂卦》七种文章,对《易经》进行注解和评论。

孔子喜欢《易经》到什么程度呢?因为翻阅《易经》,把穿竹简的的牛皮都翻断了三次。这些著作被合称为《十翼》,也就是《易传》。

所以,孔子做的“十翼”,就是为《易经》装上了十只翅膀。是我们学习《易经》的宝藏。

可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是三位古圣先贤共同创造出来的。

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创造了64卦,后来被称之为《易经》,孔子为《易经》做了十翼,也称《易传》。


学习《易经》的意义

其实《易经》就在我们身边,“百姓日用而不知”,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神入化、刚柔并济、物以类聚、触类旁通······都是来自于《易经》。

我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与这部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渗透在我们的骨子里。

它的思想影响中国数千年,那么,对于几千年后的我们而言,学习《易经》,到底有何意义呢?

一、体会古人的经验、智慧以及思维方式

《易经》并非是为了教人算命与看风水,而是综合体现古人认识天地万物以及人事的经验与智慧。而我们学习《易经》,就是为了认识并利用这些规律。

比如64卦中的蒙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启蒙教育,它的卦象是上艮下坎,上面是山,下面是水,说明我们启蒙教育要细水长流,不能强加和灌输;山上流下来的水是清甜的,告诉我们启蒙教育要以引发兴趣为主,不能打骂压制;水向下而流入大海,说明教育孩子要有目标,从小立志······

它的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告诉我们,要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来主动学习,也就是启发式教育。

二、开启自己的智慧

《易经》是大道之源。我们读后世诸子百家的作品,往往都能看到《易经》文化的“影子”。

甚至可以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大多都从《易经》之中得到启发,如我们读《周易》中卦辞、爻辞,就会发现怎么理解都对,怎么理解都可以,如《道德经》、《奇门遁甲》等,与《易经》都有许多可以相互参照的地方,有些内容甚至会与《易经》构成一个更为立体的体系……

由此可见,《易经》是可以帮助启发自己的智慧的。


言外之意,我们读《易经》,并不是要去盲目相信风水,更不是教人盲目的相信算命,而是开启自己真实的智慧,形成自己的人格,或者说,是为了能够在为人 处事方面做到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统文化,要继承我们的文化传统,学习《易经》是必不可少的。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