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昨天的文章中提出规则反馈在家庭互动中的影响,有朋友非常认可,提出想有更深的了解。所谓规则反馈就是一个行为发出后的信息反馈。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很重要,那到底传些什么?教些什么?怎么传?怎么教呢?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个例子:
昨天,我在高铁站排队等检票的时候,有这样一幕:高铁检票机前有一条黄线,若还没开始检票,有人越过黄线时机器报警就会响,当大家都排着队正在等待检票时,警报器不间断地响起来,原来是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孩子在黄线上跳进跳出,当警报随着他一进一出响起来时,他就看了看旁边的婆婆哈哈地笑,旁边的妈妈在看着手机,婆婆看着孩子笑。警报就一下一下地响着,工作人员大声地喊;“谁家的孩子?”婆 婆就去拉孩子,孩子继续闪跳不让婆婆捉到,一闪开,警报又响起,孩子笑得更开心。妈妈还是继续在看手机,工作人员走过来提高嗓子咸:“谁家的孩子?快管一管!”这时妈妈才去抓孩子,边抓边说:“不准过去,阿姨生气了!来来给你喝牛奶呵!”孩子挣扎着说:“我不要喝我不要喝!”妈妈说:“快来喝!不听话,不次不带你出来!不给你牛奶唱!”孩子一脸蒙B地接过的那盒奶,警报就安静不来了。从这一幕大家看到家长对孩子越黄线的反馈是什么?警报响了,婆婆的反馈是在笑,妈妈没有搭理,这种反馈是在告诉孩子黄线是可以跨越的吗?工作人员来禁止,妈妈的回答是阿姨生气、孩子喝奶阿姨就不生气了。。。若你是孩子你会怎么理解?阿姨生气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想喝奶,我只想玩,我喝奶阿姨就不生气?我现在不喝以后就没得喝,我喝奶阿姨不生气。。。蒙了吧?这样的情景不少见!孩子是张白纸,随时都在探索世界,会全方位地体验。在这过程中家长的反应就是规则反馈!反馈了什么?孩子理解了什么?就对孩子是一辈子的影响!以上例子那位家没有这样的意识,只为解决当时的局面,而粗暴地镇压住孩子,真正要让孩子了解环境遵守规则的机会就被忽略掉,留给孩子的是更多的困惑。。。
最好的教育不是我们去跟孩子正而八经地说什么道理,而是待机说法,在生活中无时不教、影响如影随形!这里面需要家长们有觉知,看到自已、看到环境,感受孩子,有正确地表达,才能随时教肓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