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7“白月光”和“朱砂痣”?—哈金《等待》

一个叫孔林的男人稀里糊涂的一生。牵扯两个女人。张爱玲称之为“白月光”和“朱砂痣”。

故事从上个世纪中后期的一个男人的离婚写起,展开了那个年代特殊的风情画卷。时代背景虽不同,但那种个人成长的懵懂和对婚姻的理解并不过时。多少人都是那般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科技的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一般人对人自身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却并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孔林出生于农村,聪明,长得还不错。家里穷,为了供他读书,哥哥早早就辍学了。他后来考上了军医大学,从离家上学开始,基本就算与老家以及老家的亲人脱离关系了。

读书期间母亲重病,大哥倒插门已经离开家,为了照顾母亲,父亲要他结婚,娶个媳妇来照顾婆婆。他不乐意,也从来没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退学回老家。假使有人提出这个选项,不论是父母还是他本人肯定都不会同意。孝顺父母固然重要,前途更重要。所以别无他途,只好沿用农村传统。只见过淑玉一张黑白照片,就定了亲。隔年休假回家结婚的时候,见了真人大吃一惊,三寸金莲,瘦骨伶仃,矮,干巴……总之,和他不配。想要退婚,又没有理由,更何况还要靠她来服侍母亲。

孔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了市部队医院工作,工作体面,工资也高,更觉得妻子淑玉上不了台面,配不上他,从不让她去医院看他。

时光荏苒中,淑玉悉心照顾婆婆公公直到两人都过世,生了女儿孔华,分居。而孔林每年夏天回家探亲12天,回去也只是享受淑玉的体贴照顾。于是,他作为一个男人,逃避掉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伺候父母,抚养孩子,没有真正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也因此,他的心思只肤浅地停留在粗糙的农村妇女配不上他上。所以,当同医院漂亮的护士长吴曼娜向他表白的时候,他觉得那才是般配的人。

孔林喜欢吴曼娜,在她的催促下想与淑玉离婚,但因为各种情况总是离不成。他自己也觉得“卸磨杀驴”太过没良心,所以也没什么主动性。更荒谬的是,限于不明所以的严格纪律,他和吴曼娜为了名声和工作日常交往只限于聊天散步。一拖十八年,够了土规矩规定的分居年限,孔林才和淑玉离成了婚。转头和吴曼娜结婚。也甜蜜了一阵子,但是双胞胎儿子的到来才让他真正开始思考,他想要什么。看!男人的成长总是得经事儿。然而,他确实是个懒惰混沌而被动的人。小时候靠父母推,后来想要爱情却也靠吴曼娜推,推一推,动一动。最后,吴曼娜心脏不好,可能随时都会走。他就被孩子烦地承受不住了,清醒着还不敢说,借醉酒了跑到前妻淑玉家里,要她等他,吴曼娜去了他还是要回淑玉这个家。不过是要前妻和女儿帮他照顾两个孩子,他除了上班挣两个钱之外,啥都又可以不用操心不用干,可以下班一回家就有热茶热炕、家常美味等着他。真无耻。

有的男人像孔林,一直长不大,一直做孩子,临老了有点明白,但还是不愿长大,只要有庇护所,还是想扎进去继续装孩子。

放眼望去,2020的现在,这样的男人不还是一抓一把吗?

哼!男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孩子之前,每当听到别人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这句话我就从心底里打怵,这句让人听了本来是感恩母亲的话,在我这里却成...
    小暖晴天阅读 28,263评论 0 6
  • 学校教育的育人任务,并不只是依靠特别的课程或活动去完成,还是要聚焦学科课堂教学。学生、教师、课程内容、评价、文...
    执一盏心灯阅读 682评论 0 1
  • 今天听了樊登老师讲的《自尊》,不仅从科学角度阐述了产生的原因,更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简单落地的方法。 自尊用我的理解其...
    树博_ff28阅读 1,31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