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构成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组成对象和对象之间的联系。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操作的集合(增删改查)
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主键)
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定义:1.模式2.外模式3.内模式
外模式:也叫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到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某一应用的有关的数据逻辑描述,它一般用dml进行操作。(增删改查)
模式:也叫逻辑模式,是数据库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用ddl操作(建立表,增加约束)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内模式: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存储方式,存储形式,比如MySQL的存储引擎就有MyISAM和InnoDB等)
3.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和数据独立
外部模式/概念模式映像:一对多关系 当数据库的概念模式改变的时候,dba可以根据外部模式/概念模式映像进行逐个修改,从而外模式没必要改变,此时,由于应用程序是基于外模式写的,所以应用程序也无需改变,从而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叫做逻辑数据独立性。
概念模式/内模式:一对一关系 当数据库的内模式改变,dba也只要修改相关映射,就能是数据库的模式不变,这样叫做数据库的物理数据独立性。
从中看出,概念模式是最重要的部分,设计数据库时,应该从概念模式开始。
总结: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表现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大大简化了操作。
4.候选码、主码、外码、全码、主属性的概念
码是数据系统中的基本概念。所谓码就是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他是整个实体集的性质,而不是单个实体的性质。它包括超码,候选码,主码。
超码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实体集中唯一地标识一个实体。如果K是一个超码,那么K的任意超集也是超码,也就是说如果K是超码,那么所有包含K的集合也是超码。 候选码是从超码中选出的,自然地候选码也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因为超码的范围太广,很多是我们并不感兴趣即无用处的。所以候选码是最小超码,它们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例如,如果K是超码,那么所有包含K的集合都不能是候选码;如果K,J都不是超码,那么K和J组成的集合(K,J)有可能是候选码。 是从多个候选码中任意选出一个做为主码,如果候选码只有一个,那么候选码就是主码。虽然说主码的选择是比较随意的,但在实际开发中还是要靠一定的经验,不然开发出来的系统会出现很多问题。一般来说主码都应该选择那此从不或者极少变化的的属性。
超码: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的组合可以使我们在一个实体集中唯一的标识一个实体。
例如:学生是一个实体,则学生的集合是一个实体集,而超码是用来在学生的集合中区分不同的学生。假设学生(实体)具有多个属性:学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因为通过学号可以找到唯一一个学生,所以{学号}是一个超码,同理{学号,身份证号}、{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学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姓名}、{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也是超码.在这里,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拥有相同的姓名,所以姓名不可以区别一个学生,即{姓名}不是一个超码,{性别}、{姓名、性别}也不是。
虽然超码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实体,但是可能大多数超码中含有多余的属性。所以我们需要候选码。
候选码:如果任意超码的真子集不能包括超码,则称其为候选码;超码包括候选码;
在上例中,只有{学号}、{身份证号}都是候选码;另外,如果性别和姓名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学生,则{姓名,性别}也为超码。
主码:被数据库设计者选中的,用来在同一实体集中区分不同实体的候选码;此外,应该选择哪些从不或极少变化的属性;
全码:特殊情况,有时候,某个关系模型中所有属性合并在一起,才能唯一合成候选码,我们叫他全码
外码:一个关系模型A中的主码对应于另外一个关系模型B中的一个或者一组属性,并且这个或者这组属性还不是关系模型B的码,则称这个或者这组属性为关系模型B的的外码(Foreign Key)。关系模型B中的外码参照于关系模型A的主码。
主属性:在候选码中的所有属性叫主属性,否则叫非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