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之五
我曾经阐述过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切合实际),校长不但要有执行力,更应该具有指导力和课程力。近几年在公民办学校中,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师范毕业生(非师范类自己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加入到教师(班主任)行列,都很年轻(九零后),他们工作积极,充满激情,但是缺少恰当的工作方法,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校长及领导班子平时找时间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去做。同时,校长要钻研一个自己擅长的学科课程,从指导教学的角度去指导学科课程改革,让老师感觉到校长重视课堂教学、重视教育科研、重视教学质量。我相信,校长具有了指导力和课程力,执行力就会事半功倍了。
我的这些胡言乱语其实不是现在构思的,而是在去年就有思路并付诸实施了。去年下半年,时任新乡某民办学校校长的连娟,邀请我今年二月份岗前培训时过去给他们的班主任做一个培训。并且给我一个讲座范围:1.怎样做一位“智慧型班主任”;2.针对“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处理办法及处理预案;3.家校沟通的重要性;4.学习九型人格,助推班主任有效带班。我就以《班级管理之道》为题,挤时间开始准备讲稿和PPT,寒假的时候,连校长离开了新乡的学校。一直懒散的我,把时间用到了读《校长如何做德育》这本书上,讲座也就搁浅了。现在的胡言乱语基本上是以原来的构思为蓝本,这样可以节约一大笔时间做别的事情:每天至少读一小时书、至少写四页读书笔记、至少半小时写过去工作的反思日记、也会选择微信朋友圈及公众号中适合自己的文章读一读。
上两天的乱语,说的都是“讲秩序”的前奏,可能是看连载的小说习惯了,想多写几集,所以就废话连篇,说了三天才切入正题。今天在“讲秩序”前,我想起了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本书《墨菲定律》。介绍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什么定律,效应、原则、定理等等,上一段看到公众号上一篇文章《21个终身受用的顶级思维,你不可不知》。介绍了关于素养的蓝斯登原则、卢维斯定理、托利得定理、摩斯科定理;关于相处的刺猬理论、美即好效应、波克定理、韦奇定理;关于沟通的斯坦纳定理、费斯诺定理、牢骚效应、避雷针效应;关于合作的氨基酸组合效应、米格-25效应、磨合效应;关于热情的马蝇效应、倒U形假说;关于处世的吉格勒定理、巴菲特定律、塔马拉效应、佛洛斯特法则等等。时下这类知识可以说很时髦。今天我也先追追时髦,谈一个这方面的知识——破窗效应。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是在传递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所以,班主任要在“破窗”勾起学生的恶念之前,先去修缮“破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班级环境,以便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要随时引导学生清理、整顿班级环境,用整洁的班级环境美化学生的心灵,让真、善、美内化为学生的品格,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
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迎接新生,某老师(忘记姓什么了)亲自动手布置班级,打算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环境。他要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治理理念通过“教室布置”体现出来。
在教室正前方,贴了这样四个大字“新”“行”“省”“信”。
“新”:取自《易经•系辞传》中“日新之谓盛德”,以及《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日日新”之意(希望学生每日都有新面貌,每日都有新收获,每日有新进步……),这是对学生的总目标。
“行”:要取得“新”,必须有行动的落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参与每天的学习。
“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见《论语》),告诫学生要经常进行自我检查与反省,勇于反思,才能进步,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日日新”。
“信”:是信心,相信自己,信心是进步的动力;“信”是诚实,实事求是,诚实是进步的保障;“信”是守信,说到做到,守信是进步的前提。
后墙上贴着八个大字:“不耻最后,勇为最先”(源自鲁迅先生的《最先与最后》),“不耻最后”希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落后了,不要气馁,不要退缩,要坚持不懈,争取胜利;“坚持到底”的精神最可贵;“坚持到底”的人最可敬。“勇为人先”希望学生勇于拼搏,勇于争先,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教师两边的墙上,他在网上买了两幅字,一幅是关于学习的“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源自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诫学生学习要努力勤奋,但也离不开思考;另一幅是关于品行修养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希望学生宽容待人,多为他人着想,营造和睦融洽的学生关系。
在第一次班会上,这位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教师的环境,讲明了自己的用心,学生们听了非常的兴奋和激动,从他们的神情中,这位老师相信他们一定会朝着目标努力,班级秩序建立的序曲就这样奏响了。
教室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借助于环境的力量,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适当的美化与布置,营造浓厚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走进教室有一份温馨而不失严肃之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将人性中正直的品格无声地道出,也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教室环境就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从而在无声中形成了良好的班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