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8去往杨市中心小学的分享
我是来分享的,在这个语境下,意味着我们平等。我没有心理压力,我只需要真诚;你不需要道德绑架,你也只需要真诚。如果我们可以彼此打开,你可以走进来,思考我的故事,走进我的思维流,深化它,质疑它,甚至否定它,超越它;我可以从你的眼睛里,看到光芒一闪,或者被触动,或者被激怒,或者被唤醒,或者被迷惑……都会让我们觉得彼此都度过了特别有意义的一个黄昏。
我今年40岁。之前一直记不得年纪,每次要算一算。但是今年这个数字太好记了,我都不好意思把它忘记。二十几岁的姑娘,会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宇宙级的天文数字,哇,四十岁,那得多老;三十几的妹妹,会选择性地失明,失聪,我看不见,也听不见,我不知道在我面前还有一条叫做四十岁的线;可是,凡是四十岁以上的姐姐,会对我表示羡慕:哇,才四十岁,好年轻啊!她们的眼睛,是特别真诚的眼睛。
时间就是这样的一条射线,从这个点,飞快地射向未知的深渊;时间就是这样一段单向的旅程,无论你对眼前的风景有多么留恋,它也不会多停留一刻,无论你对过去的往事有多么耿耿于怀,它也不会重来。
我们都在走路,走一条没法回头的、义无反顾的路。
一
听着有点悲壮是不是?
说说轻松的。说我二十几岁的时候。
PPT:照片。
这是两千年三八节那天,学校里组织的逛梅园活动,我长成这样。满脸的胶原蛋白,皮下填充着满满当当的青春牌脂肪。土到掉渣,胖到出框,但是,那真的是最好的时候。
22岁。没有谈恋爱,总觉得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每天都觉得太阳明晃晃地刺眼睛。住宿舍。没有娱乐,没有应酬,每天晚上乖乖地去学校里夜办公。会有老师来点名,点到一次补贴两块钱。从办公室回去,气血太过充足,依然是不想睡觉的。总要找点什么事情来填补空虚的心灵啊。于是,就折腾。这种折腾,用另外一个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词语来形容,就叫——走弯路。
PPT:弯路。
我是个语文老师,照理基本功还不错,可是,我外出听的课、在学校里开的课,永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来找我,说有个研究课你上上呗?啥课啊?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教材,没有上法,没有模式,随便你。然后我想啊想啊想啊,想了个课题,18年后看看还是满潮的,叫卡通卡通。后来,我就基本承包了每年一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课任务。印象最深的是去《泰伯故事》,本地历史,怎么上出新意来?我想到的主意是——拍电视片。在初生牛犊不怕虎见了老虎都敢去拔根毛的年纪里,哪怕你知道这件事儿很难,你都不会害怕。因为不怕走路啊,因为已经弯弯绕绕习惯了啊。于是,开始张罗剧组,四个剧组,每天傍晚留一个剧组下来讨论剧本。我现在还记得,一个叫如日方升,一个叫吴哥悠悠,一个忘记了,还有一个是穿越剧。做演出服,那时候,马云爸爸不知道在哪里,没有淘宝,我们就想到去三国城租借。找场地,找指导。摄像是学校的电教老师,可是你要他帮你把四个剧全部剪辑后期好,我一是觉得不好意思,二是觉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为毛不学点儿手艺呢?
然后我就学会了用会声会影来做剪辑,后期配音,加字幕,刻光盘。那一次的研究课,我就上成了作品发布会。那是大概十五年前。网络啥的真的还很遥远,没有平台,也没有机会。如果是抖音小视频铺天盖地的现在,那几个娃早就成网红了。我们有摔了几十个跟头坚决不用替身的周杰,有贴了胡子唱吴歌的万筱烨,有进了蔡阿水就大吃大喝完全忘记自己是泰伯的钱小林……我从来的观点都是,多走到的路,锻炼的是自己的脚劲。就比如说,我是最乐意让自己的闺女给老师跑腿,因为跑来跑去,她路上看到的风景,经历的人事,都是只关在教室里的孩子享受不到的。
我是个语文老师,却专业负责各种排节目。排课本剧,朗诵,相声,魔术,跟体育老师一起排健美操,跟音乐老师一起排舞蹈。
我是个语文老师,渐渐地成为学校各种晚会的总导演,江湖人称李导,春晚导演。还被街道里抓得去负责各种晚会。
有人多,你走了太多的弯路,你早就可以成长起来了。跟你同一起跑线的很多人早早地评上了各种学术荣誉。
PPT:可是我相信,所有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我自己的一部分。弯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于是变得更有故事可以说。
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所以我的思维不算固化,比较容易打开,也比较容易发散。创意永远会有,目前还未曾枯竭。对于我自己的语文教学,其实也是相通的,我比较知道该怎么点题——这是晚会的经验;我比较懂得该怎么掌握节奏——这是排那么多节目的启发;我站上舞台,心里不那么发憷,这些都是之前的路赠与我的礼物。
二
如果时间永远可以停留在前十年,那该多么好。生活永远鲜润,精力永远充沛。没有家庭的牵绊,不会生病,每天都兴高采烈热气腾腾。
然而,当我有了家庭,当我成为了妈妈,我突然发现,我的人生过得好快好快。每天,还没有看到太阳,就又到了一个黄昏。孩子出生,满月,周岁,入托,入园,进入小学……学乐器,写书法,上奥数……人生进入快进阶段。身边的一切都在跟你抢夺时间。肉身越来越沉重,自由变得越来越可贵。这个时候,责任与使命让我们不得不从弯路的探险中抽身而出,思考自己的方向,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大路,用坚定的足印盖上发往未来的邮戳。
PPT:大路
在我猛然发现我要走大路的时候,我认识了我的导师,毕小伟老师。那时候,新吴区在做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构成方式很复杂,有的是学校推荐,有的是主动报名,而我,是老毕钦点的。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是百年名校,而我在自己的学科上,依然在兜兜转转。但是有一回,我跟老毕一起出去活动。我的一个习惯牢牢地被他记在心里。因为整个途中,我都在读书。
我的记忆力比一般的人要差很多,同学们凑在一起,可以讲出很多故事和细节,我的记忆里却常常只剩下朦朦胧胧的一片水汽。一本书读完,一场电影看完,里面的情节、人名和细节会迅速撤退,只留下阅读过程中的情绪,让我有一丝相信:我已经跟它见过面了。所以,我的包里永远带上一本书,笨鸟先飞似的给自己带来一些安慰。
老毕由此记住了我,打电话给我,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他的工作室。
如果我没有意识到,我需要一条大路,也许我会像加入工作室的很多人一样,应付性地来听课、上课,然后在年度总结上留下不痛不痒的一笔。可是,三十岁的我们不可以这样。我庆幸我没有这样。那是我业务能力进步最大,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我发表的这些文章,也都出自这个阶段,写作的过程很自然,不痛苦,甚至有的时候,听完一节课,一个晚上就完工了,不需要再改一个字。因为之前积累了很多东西,只要稍加点拨,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有产出,有变化。
老毕给了我很多东西。第一是热爱,第二是自由,第三是归属感。
他每天更新博客,我们每天读他的博客,看他写读书,写旅游,写各种教育随笔,写课例,写名师课堂。有他在前面领跑,我们自然也不会落下。
老毕的课极有个人风格,但是,对于我们,他极其包容。每个人,他都能给你找出一堆的赞美之词,而且写成文字,贴在博客上,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位教坛新星的潜质”,让你觉得,自己离特级教师真的不远了。有的时候我们观点会针锋相对,像我,又是没有办法忍住嘴碎的。但是,他会保护我们,既保护我们表达的勇气,又保护上课老师的自信。我们是自由的。
因此,在这样的团队中,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每月一约,就像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每一次相约都不一样,都有新的物质在诞生,每一次互相面对的都是崭新的生命体。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觉得自己走上了一条大路,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语文课堂之中。有一个阶段,我几乎每个月都上研究课。只要招呼一声,上啊。我给自己放下了包袱:只要我不卖门票,我愿意呈现出来最真实的姿态,别人就不会指责我。对于我,我没有偶像包袱,我的目的是做研究。有一次评课还不知道是聊天,老毕无意中说到了一句话,让我整个人都明亮起来。他说,教学,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要贴着学生的心走。
PPT:贴着学生的心走。
这句话成为了我的后来课堂设计、活动设计的指针。上语文课,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最有可能感兴趣的地方,最有可能不懂的地方,他们最有可能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最有可能喜欢的方式,他们最有可能达到的高度……我极力放开自己的执念,去贴近他们。
比如我上的翻转课:古诗两首。
PPT:池上。小儿垂钓。
比如我上的习作课:记一次科学实验。
PPT:记一次科学实验。
比如我上的语文课《孔子游春》。
试上了三遍,我上了三个版本。因为这样的课上出去代表的是一所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解。可是,我总觉得不对,因为这不单纯是我从小朋友们内心需求出来的东西。就在上课隔夜里的晚上,有个小朋友给我发微信,他说:我觉得小孙问的,是不是说有的垂钓,有的抓蝴蝶,不符合人物形象?所以,临上场的前一刻,我决定,还是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因为课堂,最重要的是适合和真实。
贴着学生的心走,我开始对于德育有了新的认识,我是一个编外班主任,我组织亲子烧烤,组织一个班级的成长礼,组织班级承包社区的活动,组织班级到苏州跟笔友联欢,组织班级的毕业旅行,组织班级的毕业晚会。学生,成了我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贴着学生的心走,才会有真正的教育。
我特别感谢老毕,他对我讲了这句话。但是今天,我更想说的是,你相不相信,我们之所以看见某样东西,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心里先有它。
PPT:我们之所以看见某样东西,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心里先有它。
而当我们把它挡在心门之外的时候,我们是无论如何也看不见的。我们如果渴望改变,得先在心里建立好那个梦想的宫殿,一些灵感,一些启迪,一些机会,一些良师,一些贵人……才会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地走进来,然后才有可能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让我们的生命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套一句大白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我们经历了青春的迷惘,原始资本的积累,我们就要在不知不觉间,清理我们的内心,找准自己的方向。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身边的资源多到你无法想象。今年,我负责艺体条线,我跟年轻老师开会的时候说,要学会抱大腿。周围QQ群,微信群,各种各样的公益读书组织。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跟任何心仪的名师发生关系。我的一位好朋友,全中国大半个教育界的大咖都在她的朋友圈里。
这就是我们的三十岁,认准了一条路,坚定地迈开两条腿,用力前行的年纪。
三
不知不觉,四十岁了。
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李老师很有经验。我如芒刺在背。
有青年老师来找我备课,一脸认真地看着我,点开手机录音功能。我如芒刺在背。
经验和名气,都是很可怕的东西。他们会变成一个框,四壁高墙,你在自己的经验里失去方向;安全区域,你会在这个舒适圈里手脚疲软。而人设,老教师、有经验、骨干教师……这些东西会让你不知不觉变成懦弱,会怕失败,会有包袱。年轻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关系,我可以从头再来。可是,中年人最胆小,会畏手畏脚,怕自己不再高原。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越是闭关锁国,其实跟这个世界隔绝得越是厉害。
四十岁的我,需要更多的勇气。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走弯路,这条大路必须继续走下去,但是,我们可以拆掉两边的围栏,尝试着去一些新路上看一看。
PPT:新路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这是一个替代频率越来越快的时代。这是一个呼唤尝试,寻求融合的时代。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来自丁尼生:
PPT:我所未知的世界在门外闪闪发光。而随着我一步一步地前进,它的边界也在不断退让。
每当我读到它的时候,我的心里风会吹过来,帆会张开来。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词:斜杠青年。
PPT:斜杠青年
但是,我想,做一个
PPT:40+斜杠中年
应该是一件更好玩的事情。
在爱岗敬业奉献的基础上,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干有趣的事情。
比如拍照,老娘是我的专职模特。我的同事曹大师。
比如跳舞,当然,我很容易半途而废始乱终弃的。我的好朋友顾校长。
比如做喜马拉雅主播。我的学生刘思巽。
比如开微信公众号。我的家长清茶漫生活。
比如写简书。我的闺蜜草木霜和二小姐。
比如还在想:要不要去考考研究生?当然一定是考不上。
比如做公益,一本书一杯茶。
比如做读书会,安仁。
PPT依次:
拍照。跳舞。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简书。研究生。一本书一杯茶。安仁读书会。
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PPT:在那些你以为是新路的路上,有着兴高采烈的一群人,脚步敏捷,心境舒畅,用歌声问候海湾和山岭。
又或者说你走着走着,你的某个朋友也一起来了。
我们同时在行走,也同时在寻觅,群体之间这种奇妙的磁场,有人称之为“思想菌群”。
PPT:思想菌群
看到菌群,想到了什么?想到肉身。人到中年。身体机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体力明显不支,抵抗力越发颓丧。于是我们开始养生,男人保温杯泡枸杞,女人桂圆红枣薏米茶,精油,刮痧,火罐,艾灸。皮肤逐渐松弛,胶原蛋白神奇地流逝。在重力作用下,脸部的轮廓开始奇形怪状,边缘处各种旁逸斜出。于是我们开始保养,水精华眼霜日霜隔离,恨不得每天都要贴面膜。
可是,我们什么时候保养过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想也变得很脆弱,就像我们的血管,变得很脆,一旦有外界负面的思想、情绪,我们很快就会被拖进去。我就是这样,我有一阵子,很怕呆在办公室,因为有好多吐槽;我躲进朋友圈,朋友圈也各种牢骚。
躲得掉吗?躲不掉。
那怎么办?保养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先强壮起来。培植更健康的思想菌群,我主动地向别人辐射开去。你要坚定地相信:那个不停地抱怨的人,她其实更需要一个光明平和向上的环境,只是,她没有力量来输出阳光。
有人说,孔子最有智慧的一句话是:
PPT: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还可以继续往下走:
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谁都不能强迫别人如何,这是仁的另外一个侧面。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做:
己所欲,先行于人。
你所渴望的,你所希望的,既然不能强迫别人如何,你就先做起来。我们想要干干净净的环境,那么,我看到纸就先捡起来,我可以不用塑料袋的时候,就忍一忍。我希望周围的空气更加宁静向上,那么我们就多一些微笑,多为这样的环境送出一口清气。
有的时候,我想,人生真的是悲凉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对一切事物行使主权,它都不属于我们。再相爱的人,也有可能相杀;亲生的骨肉,终有疏离。我们的身体,因为暴露于我们没办法直接控制的环境,以及受制于各种基因,我们可以保护,可以改良,但是,它终究是一件皮囊,它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的属性。我们唯一可以行使主权的地方,是我们的心。
欢欢喜喜地生活,热气腾腾地生活,兴高采烈地生活。在每个年龄阶段,我们都要走出自己的节奏。
PPT:弯路。大路。新路。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是诗与远方的田野。
毛姆说:每个人都低头在寻找地上的留便士,唯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这份职业也选择了我们。去做可以为自己、甚至为别人描述诗与远方的人,去做可以为自己、甚至为别人指出月亮的人。这样的路,便值得我们以“幸福”为它命名。
来杨市的路好远。34公里。但是归途,一定很近。感谢陪伴,感谢聆听。
PPT: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看见蒲公英的种子
又一次远去的时候
我们知道是时候了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