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我不是药神》已经成为今年国产片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一时之间,网络上的美誉铺天盖地,口碑炸裂,呼声之高,一时之间大有登顶年度最佳国产影片的迹象。
可以说,这是一部带着巨大期望去看也不会失望的电影。
电影中对于每个人物的刻画,深入人心,这也几乎是本年度最精彩的群演大戏。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电影中塑造的那些代表人物。
上半部:电影之内
(微量剧透,小酌怡情)
每个人物所身负的职业,都是当下社会一类人的缩影。
演技,没有一个掉链子,无论是哪一类缩影,其在社会当下面临的生活困境,都被真实、准确的演绎了出来。
程勇
从“命等于钱”到“命大于钱”的救赎与转变。
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婚姻失败,事业失败,打老婆、打律师……烂人,是导演给予这个人物前期设定。
当程勇第一次为寻药找到印度制药商时,程勇发现,
命,染了病,就可以变成商品,就可以明码标价,
命,就是钱。
而对于程勇,这个几乎一无所有的人眼中,钱,就是一切。
当一年后,程勇在病房里亲眼目睹、在病房外亲耳听到吕受益的转变之后,程勇也彻底发生了转变。
这个转变是在潜移默化悄然进行的,
当程勇疯狂捞钱的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自己在救人事业上的作为,责任和义务,人性和良知,“隐患”就这样一步一步埋下。
于是第二次,当程勇再次选择卖药,只为救人,不为牟利。
这一次,程勇发现,
命,是远大于钱的。而钱,可以来救命。
原本就不是你的责任,当时卖药只为牟利,救人只是顺带。然而当决定不卖之后,救人却成为了自己脱离不掉的义务。
公平吗?貌似有点冤屈。
可在亲眼目睹了生死之后,在亲身经历离别之后,
人性、良知、命,这些怎能还可以仅仅用“公平”二字去简单的衡量。
当救命这一选题,真切的摆在面前时,任何,法、理、情,都失去了绝对意义,更不用说是金钱。
吕受益
“吃个橘子吧。”
爱情公寓中那个憨憨的关谷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长期受病痛折磨,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白血病患者,
吕受益。
三层口罩之下,是挣扎、迷茫、虚弱、还有恐惧。
从自救到救人再到自杀,从绝望到希望再到彻底绝望。
吕受益,代表的是拥有绝症患者的一大类典型家庭,而这一类家庭只需一个词就可概括,
悲剧。
在散伙饭上,当程勇明确了退出心意后,每个人都不再多说什么,默默离开。
只有吕受益依旧不甘,想要再挣扎一下,“勇哥,喝多了吧?”
药,一旦断了,就等于命断了,对于吕受益来说,
药,就是命。
吕受益绝望过,也自杀过,当勇哥带着大批量的低价药出现后,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然而这一切,至始至终都不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
从出镜时卑躬屈膝的请勇哥吃橘子,到最后一刻彻底离开世界,吕受益的命,就如天上的风筝一般,而牵线另一头,并不是自己。
它就是一道墙,轰不破也翻不过,无法隐藏也无法逃避。
并非是吕受益最终不敢面对,而是面对了又能怎样,
这终究敌不过、逃不了也放不下的宿命,叫--“无能为力”。
刘思慧
“真的走几步就到了。”“我送你吧,我送你,走我送你。”
在纸醉金迷的幻觉之下,任何愿望、幻想仿佛都可以达成。
而现实是什么,
撕开这一层假象,就算尾巴夹的再紧,狗,还是狗。
当小女孩突然出现在程勇面前时,程勇的猛然清醒,让自己都震惊的手足无措。“大家都一样,何必打脸在那装。”
当观众在被一句“我去!”逗的哈哈大笑时,这场戏来得快,去的也快,
直到关上门以后,思慧嘴角露出的那一抹笑容。
这一抹微笑没有在夜店时的那一份嘶吼来的直接,来的煽情,但却来的更加有力。
也直到这时,观众才醒悟过来。
选择了这份职业,并非就等于选择了低贱,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刘思慧在社会的底层中挣扎,虽然无力,但并没有认命,没有选择放弃。
而在这一场战役中,每个人都一样,没有谁是真正的胜利者。
这一刻,打动观众的并不是人性中展露的一丝光辉,而是真实。
善良的母亲,为了救治被所有人抛弃的女儿,无可奈何出卖着自己仅剩的一点尊严,挣扎着与命运抗争。
刘牧师
“你让他们信上帝,上帝会给他们药吃吗?”
在程勇把上帝与佛祖傻傻分不清楚的同时,几句忽悠之下,就把刘牧师轻易拉入伙了。
也许你会说,这个牧师并不虔诚,而我从牧师身上看到的,更多是无力和认命。
我相信,刘牧师的明白,并非是被程勇的几句忽悠给“点”醒的。
一方面他是信仰的传播者,另一方面,他也是现实的见证者。
面对每天前来的诸多病友,面对那些来过一段时间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的病友。
生死,是刘牧师每个月,甚至每天都会经历的现状,
并非信仰无用,而是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换做你,
在这种时候再去做口舌之争,
都显得过于苍白。
影片中,这一种认命以喜剧与悲剧交杂的方式呈现,最终,神职从天堂坠入凡间,信仰也被彻底转化。
神的代表,坐着违法的勾当,却救助着人们,
这样巧妙的人物设计让人玩味,也更能引发深思。
彭浩
“车子让我开一下又不会死。”
一个背井离乡没读过书的孩子,一个身患绝症独自存活的白血病人,
然而就是在这个人身上,拥有着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的东西,
人之初,性本善。
在黄毛的世界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我有了病,我就要吃药;别人有了病,你有能力救,你就要去救。
黄毛话出场时一度让人以为是个哑巴,后来才明白:
一个独自在杀猪肉场里求生存的白血病患者,经历的人世冷暖,想必比起很多人的一生还要多。
然而这也是真正让人感动的地方:即便如此,黄毛身上依旧没有褪色的,是对善的执念,
这一份执念,近乎本能。
当程勇在医院里嘶吼着那一句,“他生了病就是想吃药,他有什么错?”我想,无数人都落下了眼泪。
是啊,他有什么错?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曹斌
“法大于情的事,你见的还少吗?”
警察这份职业,代表着无情的法,而其执行者,却是有情的人,
当法与情,站在了对立面,
抓,还是不抓,一瞬间便成为了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坚定的要抓,只因触碰了法律?
当然这是一个原因,但如果细想一下,
如果今天能给予这个仿制药打开口子,那明天呢,是不是就会有大量的其他仿制药趁虚而入?
这一种能救人,那其他的呢?这不是普通食用产品,要知道,假药,是可以吃死人的。
然而这一批药又真切的可以救人,而所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白血病患者,还有他们背后的一个个家庭。
于是,从情上,曹斌给出了答案,坚决不干,接受一切处分;
从法上,电影给出了答案,触法了终究被制裁,高价药最终进入医保。
答案是比较草率的,但是能在“中国制造”下,
将这一矛盾点清晰的展露出来,已然是不容易了,也算是完成了电影的大部分使命。
下半部:电影之外
每一年,都有关于社会现实的新闻报道,呼吁大家关注医改,关注弱势群体等等,然而这些都不及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来的奏效。
电影的成功,并非在于批判,而是在于挖掘,
对于人物的挖掘,对于题材的挖掘。
正如《摔跤吧,爸爸》对于印度的性别歧视问题的思考,《辛德勒的名单》对于二战的反思等。
同样,这部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与矛盾,相信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思考。
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被电影这种即简单、又直接的艺术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出来,展现给最广大的观众,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最终产生巨大影响。
而这,也应该是电影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然而,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任何一种有深度,有思考的内容,反而变成了一股清流。
正如韩寒在观影后所说的:
“我们看了很多喜剧闹剧,很多都市爱情,很多魔幻鬼怪,很多故弄玄虚,但是我们的现实主义题材在哪里呢?我们身边的世界,是否都沐浴在阳光之下,笑着入睡,笑着起床,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吗?而那些穷苦,困顿,疾病,卑微,那些社会矛盾,冲突不公,无解之症,无妄之灾,都在哪里呢?”
就《我不是药神》今时今日所引发的重视,可以看出大众对于现实题材,对于有深度内容的极度渴望。
而这,不知道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
如今,我们的生活,甚至连我们的碎片时间,也被满满的填充,八卦资讯、幽默段子、小游戏……我们的生活仿佛只剩下娱乐,一切都成了打闹和玩笑。
我们在娱乐中乐此不疲,当我们逐渐在娱乐中沉沦,我们是否会在娱乐中逐渐消亡。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从前,
在那个还是书信来往的年代,
时间很慢,人生很慢,而我们的选择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幸运的事,我们还有一群人在坚守着自己的初衷,在努力说着真实的话,在回应着大众最真实的关切。
希望《我不是药神》,是国产电影类型片成熟的开始,而不是昙花一现。
也希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清流能来的更多一些,能来的更猛烈一些,
总有一天可以汇集成河、汇集成海,
最终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