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学习了文章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侧重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文章开篇便描绘了橘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在形态,突出其生机盎然、秀美的姿态。
文中细致刻画其“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特性,实际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写照。橘树只生长在南国,象征诗人对故土的忠贞不渝。
接着,诗人通过色彩和形态描写,展现了橘树内外兼美的特质。而“精色内白”既写橘果金外内白的自然特征,又暗喻表里如一的高洁品格。
最后,诗人以“类任道兮”句将橘树比作可担当大任的君子,而“姱而不丑”句则是强调其超群脱俗。这些描写赋予橘树明显的人格化特征,成为美德与操守的象征。
诗人以橘树为喻,赞美其“不迁”“难徙”的特性,实则表达诗人自己坚守节操、忠于楚国、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橘树成为诗人理想人格的化身,体现了忠诚、坚定、高洁、独立的核心思想。
接下来,我们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后半部分缘物抒情,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橘树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意为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嗟(jiē):叹词,表赞叹之意。
尔:指橘树,喻被赞颂对象。
幼志:幼年即有的志向。
有以异兮:与众不同,卓然不群。
此句突出橘树自幼便具备卓然不群的品性。诗人以橘树“幼年立志”为喻,暗喻其自身自幼坚守高洁志向、不随流俗的精神内核。
此句与后文“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形成递进,强调幼年志向的“异”终发展为成年后的“不迁”,凸显了志向的纯粹性与永恒性。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意为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独立不迁”:指橘树生于南国便扎根不移(“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隐喻君子坚定不移的品格与爱国情操,绝不因外界变迁而改变志向。
“岂不可喜兮”:以反问强调对这种刚毅品格的赞美,凸显坚守本心的可贵。
此句奠定了“南国橘”的文化意象,橘树自此成为“独立不迁”精神的文化符号,象征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操与坚贞气节。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