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忘了先是在哪个平台上关注了魏小河,这位年轻阳光的男孩子吸引到我的是一期新书开箱的视频,当时还想这个年轻人真讨喜,爱看书喜欢分享还安静自然,关注以后就在各平台都能看到他的账号上的视频、文字书评、好书分享等等。从我这个看书评书的爱好者来说,魏小河的作品很接地气,一些有关名著的思考和评论实际且平和,并不附庸经典追随潮流吹捧名家,一些喜乐好恶和我们普通读者也不谋而合。看到他出了新书《不止读书》,想看,就想拿着纸质书细细体会书评人同频共振的乐趣。
《不止读书》的书名也太可了,正是我读书的心情。读书让我快乐,但我不止为了读书而读书的。魏小河在《一场误入歧途——我的阅读经历》中说:“所以说,读书在我,是一场误入歧途。如果不是书,可能还会有别的,只是正好,在你的生命中出现许多问题和困惑,当你需要答案而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书是一种流行的解药。我恰好在那个环境里服用了它,并因此上瘾。”这段话与我心有戚戚啊,朋友们常常打趣我有高大上的爱好“看书”,其实,这只是我在解决我自身问题的时候找到的一个良方,可以说是一种逃避现实,也可以说是用这种方式与世界和解,也可以说读书让我更加理解并爱自己,而且读书能打开不同的新奇世界让我耳目一新,灵魂涤荡。魏小河的不止读书成就了他的事业,我的读书治愈了我的人生。
《不止读书》让我看到了魏小河读书和思考的方式。他在大量地阅读各类书籍,但他的阅读有计划有目标且有系统,在阅读中他有总结、有记忆、且有思考,内化并输出。因为有了系统的阅读和思考,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成熟的顺畅的平实的叙述,读来是自然而然。《张爱玲的前半生》中有关张爱玲生平的一些情节似乎我们也看过,她的为人处世和文风也熟悉,但我印象里的张爱玲还是片段的,片面的,犹如虚化的古老照片,有印象却又不真切,而看了魏小河笔下张爱玲,好像修复了的老照片:张爱玲的出生,她的童年,她的成长和她的热烈的高光时刻和漫长的枯冷时光,一位年轻的敏感而冷颜的女作家生命线清晰了。《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怎么评说一位作家呢?我想我会写他写了几部作品,这几部作品如何诞生的,这些作品好在哪里,为何常年盘踞畅销书榜?而魏小河是这样写的: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讲到了陪着妈妈去故乡卖老屋的经历打开了记忆之旅,那个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里的马孔多,那个孤独寂寞的会做金鱼的上校,还有确实存在过的经历了工人罢工和血腥镇压事件的香蕉园……只有八岁的留守儿童马尔克斯的记忆闸门被打开了,当然马尔克斯的文学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和漫长的“冷板凳”时光,但是他后来成功了。魏小河的写法让我们轻易理解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难”,但也记住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艺魅力之所在。
魏小河的读书常常读一个作者一系列的书,我之前看过他的一集买书开箱视频,一次买好多书,同一作者的好几本书,我当时想这小伙子能读完这些书么?看了《不止读书》我发现魏小河不止读完了,他还写了系列书评。我读书常常是随缘,除了特别喜欢的《红楼梦》《西游记》《瓦尔登湖》《傲慢与偏见》之外,其他书都只读过一遍,而且常常是随心情,写书评也是不得不写才会写,太随意了。既然作为读书爱好者,一定要向魏小河学习的,学习一些文学知识,系统读书并思考、内化并输出。正如《读者也要慢慢修炼——《小说机杼》》中写的“清楚的,明晰的文论,就是给我们戴上眼镜,放大镜,显微镜,给我们配置直升机,降落伞,让我们变得更敏锐,同时感受到更多,更深的东西。”作为读者,也要慢慢修炼。这本书也给我安利了不少好的作品,塞林格的书没读过,李娟的书也没读过,居然不知道张北海,当然很多书没读过……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