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陪读,苦家长也害孩子

来源网络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如今这样的家长陪读潮汹涌而至,不仅小学生读书要陪,初中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是个案。“过度陪读既苦了家长自己,更害了孩子。”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适时抽身,还给孩子学习的主动权。

◆现象 “陪读”战线无限延伸

在银行工作的徐女士每天下班急着要去打“第二份工”——回家陪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做作业。作业太多是陪读的主要原因,“像默写、听读、预习等作业都要家长盯着,否则孩子就会偷懒不做,抄写本、默写本、练习卷也都要家长检查签字才算完成。不陪的话,孩子不知道要做到几点才能睡觉!”徐女士无奈地说。

一项面对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着,四成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如今,“陪读”战线不断向上延伸。小萱今年读初二,最近一次物理测验有道题搞不明白,小萱妈妈硬着头皮帮女儿一起想、一起做,她重新捧起女儿的课本对照着概念解题,还查了不少教辅书。“孩子不会的题目,总不见得不教吧。”小萱妈妈调侃起自己,“从没有这么认真读过书。”

高中学生中父母陪读现象也不少见。上海民本中学教师王想龙身边就有不少“陪读”家长,一些家长甚至不惜辞掉工作,做起“保姆式”的“全程陪读”。“高中家长选择‘陪读’,往往是出于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生活负担小一些,多点学习时间等现实考虑。”,“这些家长有‘两个担心一个减少’,一方面担心孩子因自理能力缺乏而导致学习生活混乱;另一方面担心孩子因自制能力缺失而导致学习等行为失去规范;还有就是减少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所花的‘不必要’时间,尽可能多地增加学习时间。”

◆分析 家庭教育出现“异化”

“陪读现象的出现,说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矛盾。”王想龙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升学考试、不良竞争等压力,许多家长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定力”,觉得“陪读”或许是一种比较“积极稳妥”,甚至是“保险”的选择。

“殊不知,家长一旦选择陪读,就体现了对学校教育的过度参与和干涉,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同时又淡化了家庭教育在指导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规范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功能。陪读,让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异化’”。

“做个‘懒’家长,坚持不陪读”。“家长过度陪读,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孩子。”郁琴芳说,“虽然确实有部分孩子可能会因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坚持不懈的督促,成绩有所上升,但同样会有孩子无形中承受家长陪读带来的压力,没有个人空间反而滋生厌学情绪。”

◆建议 还孩子学习主动权

“孩子一旦放手就不行,这是家长们普遍的思维方式。”从有人陪伴支持,到自己独立面对枯燥而长久的学习任务,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这个时期,很多家长应该首先学会适应,正确对待孩子独立学习的成绩波动,更不要表现得比孩子还焦虑。

对于那些陷入“陪读”深渊的家长们,建议是,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同时,不时地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告诉孩子父母迟早是要退出的,孩子会慢慢接受。

对于高学段家长的“陪读”,建议是:“一定要及时地在孩子面前亮明‘陪读观’。”即变简单的“生活陪读”为“学习陪读”,变单向的“监督陪读”为多向的“信念陪读”,变盲目的“攀比陪读”为有意识的“责任陪读”,变消极的“盲从陪读”为积极的“协调陪读”,引导孩子合理地处理好自己所面对的学习与生活压力。

— the end —

微信公众号:【爱的布袋ID:aibdaixl】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7,765评论 2 22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特意摘录下来。 第一部分第1节:序言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序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
    吼少说阅读 10,434评论 1 70
  •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第一“反抗”期...
    编程猫阅读 1,163评论 0 6
  • 原本以为会早起,开始紧张的一天,未想到昨天看书睡着了,闹钟没设,然后睡到了自然醒,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上课...
    海de燕阅读 118评论 0 0
  • #日记迎春20170303日行一善 与伙伴们探讨沙龙设计,每次都有新发现,拓展了思路,我通常是凭着感觉判断,伙伴们...
    静俭阅读 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