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温度的纪念”
国庆假期,一部战争史诗的终章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成为今年国庆首日票房冠军,这就是《志愿军》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浴血和平》。
前两部我们都带着老爸在影院里看过。今天上午,我们再带着老爸去看这期盼已久的第三部。
这部片子聚焦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历史进程,用两年时间跨度,串起“边打边谈”的双线故事。
看到M方数次挑衅阻挠谈判以及对我志愿军将士的诬蔑,我气得握紧拳头,恨不能扑上去把这些无耻的家伙打个脸上开花。当我方打赢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时,老爸忍不住大叫一声,好!影院里悄然无声,大家都凝神摒气地注视着大屏幕,并没有人留意老爸的举动,我还是轻轻碰了他一下,嘘,小声点。
具体情节这里就不剧透了,友友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一看。它既是对无数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们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和平的无比珍视。它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封写给和平的“血书”,是“带着温度的纪念”。
节日颂歌
无意间在某红书上听到《北京的金山上》,这是我很多年前就弹过的。当时大概忙于囫囵吞枣,随便弹过后就把它扔到一边。
国庆节,还是有点仪式感吧,翻出这首好听的藏族民歌,认真地弹上一弹,作为节日的献礼吧。
慢弹两遍,找找感觉。旋律优美动听,既保留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不愧为经典的藏族歌曲。
全曲总有30为个小节,可分为四个段落。前3小节为前奏部分,要轻柔起奏,营造期待。第4小节至15小节为第一段,中弱(mp)力度,亲切自然。第16小节开始为第二段,力度增强(mf),情感升华。第28小节开始为结尾部分,回归宁静,意蕴悠长。
右手部分为主旋律,要用手腕带动手指,让旋律流动起来,保证音色饱满。其中,第10小节、第22小节和第30小节的上波音要浅触键,轻巧灵动。
左手为伴奏。改编后的作品伴奏音型变化多,弹起来很有特点,但也需要操练纯熟才会好听。
第一段,伴奏音型是每个小节均有两个前8后16,要和右手精准地对位,卡准拍子,弹出律动,个人直觉这是第一个小难点。其中,第6、9、12小节左手音符过多,右手可以帮忙。
第二段的前半段,伴奏音型是每个小节有四个16分音符和两个8分音符,二者交替出现,其中右手的第一个4分音符要对位左手的四个16分音符,这是第二个小难点。
第二段的后半段即第22小节至24小节,左手共有10个和弦,非常容易。
结尾部分,回归为第二段前半段的伴奏音型。
练熟之后,再弹起来,哈,满满的成就感,一首节日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