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特别流行的词——内卷,其实iOS的内卷不是一天两天了。
作为第一批90后,有幸亲历了iOS从盛而"衰"的全历程。还记得14年找工作时可以一周约10个面试,到了16年的时候开始出现了"iOS开发没人要了"这样不和谐但是却很现实的声音。等到我17年跳槽时,找同学或朋友内推了北京大多数知名公司,结果收到的面试通知寥寥无几。得亏在面试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在零星的几个面试中获得一份还算满意的offer。其实iOS的拼杀一直非常激烈,如果不会学习不会思考,那么可能在将来甚至过去的某个时候就已经被行业淘汰。现在大多数面试官对候选人的要求已经从"熟练"->"独当一面"逐渐过渡到了"精通"的要求。请原谅我用了"精通"这个饱含深意却又血淋淋的词汇。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本就加剧的内卷化添加了几分催化剂,今年上半年的面试中不少候选人是由于疫情原因而被迫加入到求职的大军中。——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iOS真的没人要了吗?
iOS的需求依旧有相当量的需求,否则我也不会从2月面到10月。只是iOS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要求候选人能熟练的使用各种API,或者熟悉某些三方库。而是希望候选人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强弱不单单是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面试应试化
现在程序员找工作必经的两个阶段就是刷题和看面经。候选人不刷几道算法,不回顾几个经典问题,面试总觉得没底。面试官不问几道算法,不问几个刁钻的问题觉得自己不专业。正是由于面试官和候选人的"默契配合",导致了现在面试越来越像考试,而这种应试化的评判标准是很值得人们怀疑和反思的。
任何行业的任何岗位,技术过硬的都非常吃香。因为这样的人才不多,物以稀为贵。
以人为本
其实候选人上家公司就是最好的面试官。人的性格、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过多的差异。如果候选人曾经解决过一些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过思考和行动,那么我相信候选人在入职之后依旧会进行思考与探索,将来可能在某一方向上成为支柱。遇到这样的候选人,我一般会极力推荐进入下一轮面试。如果没有相关体现,那么可以看看候选人会哪些技术内容,会到什么程度。相对来说,不太友好的面试是,面试官只问自己擅长领域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在面试快结束时有时向候选人了解下,是否有哪些内容是他/她擅长的但是我又没有问到的。每个认真的候选人都值得被真诚对待。但是自古真诚总是被辜负,多情总被无情伤。绝大多数候选人的回答都是"没有了"。
为什么我会被挂掉?
面了这么多候选人,大致可以归为几类:
1、能带节奏的,让面试官跟着你走的
2、思路能跟面试官对应上的
3、需要提示和引导的
4、不知道的
5、"不就是xxxx就可以了吗" "能细化下方案吗?" "....(沉思后放弃)"
我遇到的候选人大多数2和4之间。如果我面试的话,有遗忘的内容和有知识盲区是能被理解的,但是如果面试没有通过,那么大概率是简历上的内容回答的不是很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对于程序员来说,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技术有太多太多,要想不被环境淘汰就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从来都是我们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
最后
说这么多,并不是想给大家制造焦虑,而是想告诉大家:坚持一个目标走下去是辛苦的,但是你的付出不会白费。
希望真心能够帮助到大家提升技术!你要先自思考,看个人那些方面还不足!
小编真心推荐阅读:牛笔了!阿里P8大佬熬夜15天,把所有iOS知识体系整理成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