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有个情况,过来咨询我意见,我就把我的想法如实相告。感觉很纠结的样子,其实所有人的意见跟我的都是一样,她本来是很开心的,没想到所有的人反应都是一样。她顿时心事重重。其实我料想到了,她其实不是来咨询意见,而是早就打定主意,但是没人支持,所以她想多问下。看看会不会有人站在她这一边,哪怕有一个人,她也觉得心安理得。即使没有,她想怎么做还是会怎么做。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子。但是即使知道你是这样的,自己仍然愿意把最真实的人想法告诉她。因为做不做是你的事,告不告诉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做好了就好了。剩下的随缘。我不想别人是怎么想的,曲意逢迎,那样没有意思。
昨天看了张爱玲的一段介绍。张爱玲的老公是大汉奸胡兰成,明知道他坏,花心,还是义无反顾爱上,毕竟是情场老手,很是懂得讨女人欢心,张爱玲这小萝莉怎么能拒绝这样的大叔,于是一心一意对他好。这一段感情,在我看来,不太值得。让我明白我们女孩子当初在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确认,至少对方是个好人,如果好人都不是的话,那你注定悲惨,因为你们一定不会有好结果。今日会如何对别人,来日还是会对你,就像胡为了张,把前妻休了,也不和那个舞女来往,可是后面有了张,他又和一个小护士还有一个寡妇好上了,放张一个人在上海,她在上海痴情地等着他,不惜砸锅卖铁,寄钱给他,可是他却和别的女人用的心安理得。这是最可怕的地方,所以我们另一半至少要是个好人。否则你可能人财两空,啥也得不到。
明知道这条路是错误的人,为什么还要走?应该是张从小缺爱,因为只有一个缺了父母之爱的人,日后有一个人对他好,她就不能自拔,所以父母从小给到孩子足够的爱真的十分重要。否则,她就容易被人用爱的阴谋骗走。
今天早课是周春媚的课程,听完明白了一个家庭要保持平衡非常重要。在我们遇到孩子的问题时,有三个方法可以处理:一是直面面对,二是借力三是等待。我们往往是采用第一种形式,但是效果是最不好的。最好是用第三种。为什么要等待。因为我们要先静下来,让情绪平衡了,然后再去处理。就像偶尔孩子生气了。我们要等他气消了,情绪中和了,再来处理。都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孩子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对于孩子也是,如果我们说了很多伤孩子心的话,孩子是不是会更伤心。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是要控制度,也要注意氛围。就像树要成长需要风雨,但也不能总是狂风暴雨吧,不然也会受伤的。只有适度的风雨,树才会成长。
我还体会到一点就是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产生恐惧,伤心难过,这时候我们要先去安抚孩子的情绪,跟孩子交流下妈妈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们一定要处理情绪,情绪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孩子就是空瓶,输入的事爱,善良,包容,孩子导出的就是爱,宽容,善良。所以我们大人要经常对孩子说一些正能量的话。孩子还小,肯定没有那么完美。我们大人要多鼓励,孩子只要心正就好了。如果我们大人给孩子的是批评,冷漠,孩子也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会很压抑。以后他也会这样。我们家长给孩子输入什么孩子都会全盘吸收,以后全部会全部还给你。所以夫妻之间也要注意感情交流的方式,不要把不好地传给了孩子。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特别重要。我们要学会爱人,而且给到他人真爱,而不是我们自以为是可是对于他人来说确实伤害的爱。我们给孩子的爱要系统,不要片面。修身我们要从生活点点滴滴做起,关注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一个当下,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昨天看到一个故事:梁武帝时代,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很得意,就夸耀说:我建造这么多的寺院,供养这么多的僧众,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满脑筋想的都是福报福报,动机已经不善了,自然得不到福报。造福别人的事情一定有福报,但是不能为了福报而去做事情。只为福报而去做事情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贪念,自然得不到福气了。人去造福,福自然会出来;但是去求福,却可能永远求不到。
所以我们人的内心的正念,善念非常重要。所以老祖宗也一直告诉我们要守正,其心不正,其行不远。要守正就是我们要修身,我们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我们一定可以做到内心的平衡,精神内守,就像曾国藩一生都严格约束自己,所以他这一生是成功的,也把很多祸患都挡在了门外。他身居要职,如果一旦内心有那些不纯正的想法,再加上一些不良的举动,很可能就是自己晚节不保不说,也许还要连累家里人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