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伊秉绶书法引出的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伊秉绶是清代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老师是刘墉,也就是电视剧里的那个刘罗锅。刘墉的书法名气很大,“浓墨宰相”说的就是他。这当然跟他的政治地位有关。历朝历代,也不缺拍马屁的人。但,刘墉书法确实与众不同,自成风格。

图片发自简书App



伊秉绶从师于刘墉时已经三十一岁,刘墉教他“指不死则画不活”——这是刘墉教伊秉绶的总原则。这说的是执笔法,刘墉称“古龙睛法”。这种执笔法,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质疑过,但伊秉绶力驳曰:“尝求吾师面作书,此法断不误人”。



龙睛法,是什么样子的的呢?“其法置管於大指、食指、中指之尖,略以爪佐管外,使大指与食指作圆圈……”(《艺舟双.记两棒师语》包世臣)这种执笔法违反人体生理,刘墉作书是不用此法的。他私下里写字,用的比较多的技法是“捻管”。但捻管这技法在当时被人所不齿,所以他教伊秉绶这样执笔蒙混了事。


伊对此法深信不疑,而且勤学苦练,真正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每写一次字就要出一身汗,但他意志坚定地决然长久用这方法写下去。人定胜天,从一个错误的方法中,伊秉绶获得了神奇的结果。虽走弯路而仍成书法大家。


那如果,选择了正确的方法后再加上勤学苦练,这世上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