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布羽化

夏天的夜晚,繁星点点,这是我小时的记忆。现在想来,仍诗情画意。一条银河由南至北横亘天际,“碧海青天夜夜心”偷吃了灵药的嫦娥,独居蟾宫清冷孤寂,想念人间。故怜惜烈日之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慷慨地把月华倾泻如注。月华如水,清凉洒向人间,洒在向晚纳凉的人们身上。

相映天上的银河,地上由南至北缓缓流淌着淤泥湖,养育东西两岸子民。有一条沟渠自淤泥湖打上水来,流经它再灌溉西岸稻田。渠道由粘土垒成,左右两边各宽一米有余,连接湖的出水口处最高(也是村子的高地),逐渐转低。所以这渠道两边就是夏夜最好的纳凉地。村子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无论白天多忙多闲,此刻都各自搬了凉床、躺椅、竹凳来到沟渠离湖约两里,一与校舍的操场接连处的宽敞地纳凉。

我睡在旧得发红,又光滑如肤的小凉床上(竹制,象个长方矮桌),我母亲忙碌完也会摇着蒲扇前来。这夏夜的盛会,尤以如我这般小孩最爱。没人组织,自发前来。先是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等到村子里一位老者来了,他那嗡声嗡气的嗓子响起,场面立时安静,他要讲故事啦,大人小孩都爱听。有时吓得我由睡着到坐起,到挨我母亲越来越近,我还是爱听。其中的一个故事,就是《青布羽化》。

坐在沟渠之上,前方景致尽收眼底。近处是稻田,时有流萤翻飞;中间间或一方水塘,不时传来蛙鸣;远处就是淤泥湖,月光明亮,它若隐若现。湖的两岸都是稻田,湖的宽阔处,白日一眼望不到边。老者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淤泥湖底,特别身临其境。所以小时候的我,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去湖边。

有胆大的村妇,她从小生长在我们村里,长大也嫁在村里,是个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她说一个雨特别大的日子(我出生后就没下过她描给的大雨),整个村子、田地、淤泥湖都黑了,天也黑了。她跟姐姐一起正在田里插秧,这田离湖约一里来远,离村也一里来远。本来晴风日丽,突然变天,雨来得太急,她们起身往家赶。刚从田里上来田埂,朝湖的方向一望,她们看见了羽化的青布从湖底腾上云空。最后怎么回家,她没说。

还是听老者讲故事(我没见过我爷爷,这老者口中我爷爷在他口里还是个孩子,他该活过百岁了)。

我现在住的村子,我出生的几十年前,是个小镇,百年前,是个大镇,布纺商行,铁铺药社,一应俱全。而五百年前,就是更大的大镇了。西岸曾经住了一位布纺老板,姓金,这位金老板,是家里独苗,他这一代是第九代单传。所以想要多子多孙的金家人吃斋礼佛,人极和气。常接济左右街坊,修桥补路,十里八乡,人缘都好。这样一来,愿意上金家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

湖东岸也有一户望族姓水,水家虽不是本地人,他们由北方逃难至此历经几代,励精图治。营生绢锦布缎,善做生意,很快安居发家,家底殷实。常向金家进货,金家本和善,水老爷遇到这么好的主顾,一来二往,两人义结金兰,承诺下代若有儿有女,亲上加亲结为亲家。

东岸多布行,但织布染纺不多。窦家小子头脑好使,看到这个机会。舞勺之年从东岸来到西岸金家做学徒,既学了艺日后开坊,又解决了挨饿困境,小子叫春生(春天出生)。他五岁时饥荒严重,春生妈人称杨西施生得伶俐,长得好看,抗不过饿跟一个走街串巷的挑担买卖走了,再也没回。春生他爸,人忠厚,不善营生,不然春生妈也不至于跟人跑了。春生随他妈,长得灵气,讨人欢喜。且金家豪爽,收春生为徒,没要拜师礼。金家少爷金德仁跟春生同年,金少爷阴历小年时生,两人虽同年,实则相差约一岁。相处不似主仆,倒象兄弟。春生虽喊少爷主人,但少爷待春生以兄长之礼。

春生既长得讨人喜欢,也很会来事。善于察言观色,跟金府上下处得一团和气,金老爷也不拿他当外人看。教少爷的技术,也一同教给春生。

金家少爷生得一表人才,玉树临风。金父金母都是礼佛之人,一心向善,对儿子的言传身教以和为先。起名德仁亦见老爷老夫人期望儿子秉性仁厚,修身齐家,除了相传家业,还能守护一方。金少爷为人低调,跟他父母一样,对乡里无论穷富一样待之以礼。

话说金、水两家早已订了娃娃亲.水家大小姐,芳名水芸阅,比金少爷小两岁。大家闺秀很少抛头露面,但她的好看还是在东、西两岸传开。所以水大小姐及笄之后,金家向水家下了聘礼定了亲事,待二年之后迎娶。本就生意往来,如今又订了亲。为历练儿子,金老爷让少爷去往东岸送货,拜访水家不在话下。货多时,少爷会带上春生。

订完亲事的第二年开春,少爷专程给老丈人送货。少爷平素不仅与春生相处犹好,且春生办事仔细麻利。这次也带上了他。意外的是,春生这次居然在水家看到他娘。杨西施跟了挑担买卖,挑担买卖也不是个靠得住的营生,日子时好时坏,再次挨饿时,她又跑了。没个去处,就想离儿子近,毕竟老了靠儿子。因生有几分姿色,很快又找人嫁了。这男人姓付,个高,人称付大个。在水家打短工,妻子死的早,留有一子比春生还小点,付大个的梦想是自己有个一亩薄田,自给自足,家中人丁兴旺。所以他家日子不富,倒也不饿肚子。杨西施跟付大个五年了,不过没生一男半女。付大个见婆娘长得好,又伶俐,所以两年前就在水家给她荐了个活计。杨西施进了大户人家,心更活络想更上一层楼。她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最终如她愿做了大小姐的粗使婆子。

这天,她刚给大小姐采买了几样女红用物,打后门进院。不巧,春生随少爷送完货,少爷去见大小姐,他进来后院瞧瞧。虽然十三年没见的母子,但春生不仅性格随母,长相也象极了杨西施。杨西施以为发梦,掐了一下自己,发现是真。见儿子长得俊又出息,暗自高兴。春生跟他娘一样惊讶,也认出了娘(崩管曾经多怨,见到娘亲,虽没张口就喊,心里愿认)。母、子皆知这里相认实失体面,约定晚上在杨西施新家见,反正付大个亥时才回。

这些年,杨西施虽没回过老窦家,她知晓儿子上西岸学手艺去了,且东家极好,儿子是块料,她心生欢喜。晚上一见,春生得知母亲帮大小姐做事,连忙问起大小姐,毕竟大小姐是东西两岸有名的美人,哪个少年不多情?母亲夸大小姐不仅人美,且待下人极好,还识文断字,有时还为水老爷理帐。听母亲这么说,春生心里痒痒。让母样帮忙,远远的让他瞧一眼大小姐模样。

见儿子这个念想(偷窥没出阁的大小姐,何况是自己东家的未来夫人,当时的风俗有伤风化)杨西施不仅没打住,还窃喜儿子有求于她。她是个水性杨花的性格,丝毫不觉得成全儿子这个恶念是助纣为虐。她在儿子耳旁嘀咕了一阵,母子告别春生回客房休息。

少爷送完货,见了自己心上人,得知小姐正在为嫁妆中一匹藏青色布的染料发愁。当时有一个风俗,富裕人家嫁女要随一整匹青布,青色越正夫妇婚后生活越和睦。虽还未嫁,小姐少爷情深意笃,所以小姐很用心要自己调染这匹青布。少爷听闻后笑了,他知晓调染的关键,说用东岸淤泥湖边土地庙附近生的一种蓝野花的根正好。春天正好开花,所以第二天,他一早就出发去寻,顺利也得晚饭时才能赶回。

春生说自己好久没吃东岸的煎糍粑,昨晚在小摊上贪吃些克化不了,上午都起不来。其实他说白话,他不过上午想好好捯饬一把,把自己收拾齐整,下午去偷窥大小姐。

下午,他装作无事,想替金少爷帮水家做事的样子,来到水家进货处。他后爹付大个在那里搬运金家送来的货,他的工作就是在仓库搬运重货。大宗货入库时,尤其金家送来的,大小姐一般都会来看看。果然春生到后没一盏茶工夫。大小姐随丫鬟星儿袅袅婷婷走来,一身青绿春裙,袖口收了荷叶边,下摆既不沾地,又盖住小脚,一双绣花金莲若隐若现。看得春生心旌摇曳。他后爹轻咳一声,春生才连忙行礼。小姐听闻过他,知少爷待他如兄,让星儿吩咐下去,有仆人过来引他入客室喝茶。

就这一面,春生仿佛丢了魂一般,他越发思慕水家大小姐。当晚就去求他娘---他要在金家之先娶了水家大小姐。告诉他娘,十八般武艺他都学全,虽说当时说好6年期满,他方可出来另立门户,照此他宜在明年开春离开,现在他打算返回金家就向老爷提出,夏天就出来开染坊。杨西施开始觉得他妄想,后来见儿子说得头头是道,在她眼里儿子生得不比金少爷差,竟也觉得儿子有志向。支持儿子,决定帮儿子先从小姐入手。

少爷去寻蓝野花,他在土地庙遇到一疯道士,说他有灾,二十岁前不宜娶妻,最好随他游走四方。他撅了够用的蓝野花,把随身带的散银给了道士一包,说自己是家中长子也是独子,哪有不服侍父母游走四方之理?告别回了水家,把道士的话忘得干净。

少爷跟小姐调试好藏青的颜色,小姐收拾好染料。少爷准备早日回家,虽然他很舍不得小姐,但还是完婚了好。所以早回家准备上好白布,以便及早送来水家。

少爷带着春生与两位仆人告别回府。

回家之后,少爷着手准备白布,从纱线采买,到纺织过程,环环都要自己把关。为早日完工,他过度劳累。别人劝说他道不累,可能想早日见到小姐的心绪令他感受不到劳累。转眼夏至已过,他要在中秋时送达小姐。如若不是他非亲自准备,普通白布有现成货,但他用了新的纱线,织机也都相应调试。故一个新品既费时间也费心血,他乐意。这一日,正值晌午,他忙得午餐顾不上,想检查调试后织布的纹路,发现织机不稳。他以为自己疏忽了,过来挪一下,没想到意外发生,他的脚反而被织机压住,钻心的痛令他大喊“来人”。大伙午饭时刻,春生本来跟着他的,此刻也没影,幸得做粗活的仓伯吃完午饭返回快,仓伯不是哑巴但近似哑巴,话不多,做活勤,在金家做了一辈子了。他把少爷解救出来,春生正好也回来了,说自己上茅房了,自责不已。老爷老夫人闻知,扶入卧室,请大夫治疗不在话下。

庆幸的是,少爷只是脚骨折了,得静养几月。

其实这不个意外,仓伯看见了春生在少爷来之前装模作样督工来过织机坊。老爷相信仓伯所言不虚,但口说不为凭,春生不认,就难收拾了,弄不好,春生还告到衙门反咬一口,决定息事宁人。

春生一箭三雕,第一,白布工程滞后,影响来年开春婚期;第二,少爷可能落个残废;第三,他借口失职-没照顾好少爷,请辞,早回家开启自己的作坊。何况他是金家主力之一,现在如同少了两臂,金家生意肯定有影响,他则正好开张。

老爷平素待春生无论吃穿用度,还是技艺传授跟少爷一致无二,要说分别就是品性养成。同时少爷爱读圣贤书,请了先生授课。老爷问过春生要不要去听,春生说不如务实多学织染。所以尊重春生自己的想法。老爷以为春生跟少爷生气,这个意外是孩子气泄愤。没猜想春生早有计划。当春生非常自责跟老爷辞工时,老爷真被打动了,反宽春生的心,还为少爷做的不对处向春生道歉,请他留下。见春生执意回家,就让了。结了这些年的工钱给春生,另外告诉春生金家大门永远向他敞开,如开坊有难,尽管开口。

春生一出金府大门,他得逞的心都要飞起来了。

少爷脚伤养养就好,金家不想让水家操心没有通知的打算。春生一出金府门,不是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而是直奔他娘。他以为少爷会成为跛足,杨西施一听儿子的好消息,立马就去劝说小姐。说与其将来嫁个残废不如现在取消婚约,并把她儿子推上去,她对她儿子很有信心。大小姐一听未婚夫受伤,恨不得自己飞到少爷身边去,只是礼法不允。她央求父母派人去问。

小姐是聪明人,现在明白杨西施没安好心,想起上次见到春生,立马意会这不是碰巧。所以杨西施春风得意没多久,他们夫妇俩都被水家辞了。

付大个知晓自己被辞原因后,见杨西施也没给付家添丁,现在惹这么大麻烦。他儿子正在长大,还要娶妻生子,索性把杨西施赶出家门。回来央求水老爷愿谅自己一时糊涂找了这样生事的婆娘,如今跟她脱了关系,只想安安分分在水家做活计,再给儿子娶妻生子,续祖宗香火,请老爷原谅让他回来。

水老爷考虑到付大个在水家打了也有十年短工了,一直都本本分分,就接受了付大个的道歉同意他回来。

当水家的人来探少爷的病情,并捎来老爷的信时,金老爷才明白春生这么多计划,也明白自己冤枉了儿子。作为礼佛多年的人,他觉得这样的发生,不是春生一人过错,肯定有前世的冤孽,但愿今生化解。他庆幸儿子没有大碍,当时乃青黄未接之际,他马上给有田地的长、短工放了半月的假,按家中人头给各自发了钱粮。又派人在几处赶集地早晚施粥,粥的稀薄安排厨娘监督,跟家里日常吃的一样。安排施粥一个月。金老爷礼佛的心更加虔诚,老爷如此,老夫人亦如是。

金家的生意基本停下来,专注按少爷原先的安排准备水家用的白布。当水家得知金家安排后,也在东岸开始施粥,并照金家一样,安排了自家的长、短工。虽然水老爷并非礼佛之人,向善的心一样。春生一直关注金、水两家动向,他觉得这是老天给他的机会。

既然娘从付家出来,他接回了家。反正他爹没娶,他几句劝解,杨西施几句软话,窦父生性老实,算是好事一桩,一家人团圆从此安生过日子。这是窦父的想法,春生与他娘不达目的不罢休,就算不能欢欢喜喜娶到水大小姐,也要强娶。春生有了更毒的计划。

她娘跟过挑担买卖,走街串巷。她娘听说淤泥湖底有个水怪,有个单只眼瞎和尚知晓作法,引水怪出来。如果水怪出来那天正好是少爷载运嫁妆之日,岂不妙哉?春生听了大喜,当然这样的计划并没有让窦父参与。窦父忙着兴办染坊,寻工问料。春生现在着急找只眼和尚,东岸土地庙附近原本有个小庙,当地人称南柯寺,曾经香火鼎盛,不知何故越来越断了香火,尤其是这个只眼和尚入驻后。不得已只眼和尚开是游方,据说他七月半必回寺庙。春生决定一边打听他的行踪,一边计划绝不错过七月半。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金少爷如期带着大婚前的聘礼,其中有匹跟他当初设想完全一样的白布,坐上了水家大堂正位。这是当地接见姑爷最讲究的风俗,也是对少爷最尊重的接待。少爷、小姐的婚期没有丝毫影响,将于正月底成婚。看到金少爷行走如常,水小姐悬着的心安了。

金家老夫妇看到儿子脚没有遗患,更觉菩萨保佑,越发虔诚。修桥补路接济周邻越发用心。

老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春生害得少爷脚受伤,金家没说开,但她娘何故被赶出水家在东岸沸沸扬扬。所以春生办染坊没有几家愿意跟他合作,也没几人愿意去他坊上做工。除了金老爷没亏待他,支付他足足的工钱,够他糟践几年。

七月半,他侥幸找到了只眼和尚,凭他那三寸不乱之舌,并许以丰厚酬金。加之杨西施身体力行对只眼和尚的照拂,他们达成了欺人欺天的合作。

在少爷小姐眼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其实日子转眼就到了正月底,金家、水家分别是西、东两岸的大家族,两家人缘都极好,所以两家的婚礼,府上都是流水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自不必说。

因为东、西两岸隔着淤泥湖,考虑到路途不便,当地风俗男家先到女家圆房并住上半月,提前归宁。

之后,新郎带着嫁妆走水路,快捷到家。新娘则乘小轿走陆路,第二天酉时方到,举行大礼。

正是这样的风俗也给了春生可趁之机。

凝结了小姐、少爷共同心血的青布,颜色纯正,摸起来如绢的手感,且厚实又柔软。贺喜的亲朋好友都惊叹如此布匹怎么织就。嫁妆上了牛车,将运至湖边,装船过岸到家。哪怕不到两天的分离,小姐少爷都无法分开。水老夫妇本也不舍,见女儿妇婿这般情深,顿感心安,不能误了吉时。最终少爷、小姐分头出发。

湖岸的南柯寺此刻也没闲着,只眼和尚正在作妖,春生焦急的守在一旁,他坐等美梦实现。

土地庙里疯道士酣睡两天了,他就是之前少爷寻蓝野花遇见过的。

二月十六,春分将至,和风丽日。少爷和迎亲的仆从已登上扎着红绸仔细涂了黄桐的木舟,在水家送亲队伍目送下慢慢驶向对岸。少爷归心似箭,他想登岸后,立即前去迎接新娘(按风俗他亦可在家等候,但他宁愿去道上迎接想早日见到他的新娘),所以他们加快船速。刚至湖中,天地变色,乌云四合,众人点亮马灯。但平静的湖面此刻恶浪排空,船身不稳,透过微微的光亮,少爷看见一只巨兽朝他扑来,少爷着一身红装,且身高八尺,特别惹眼。

只眼和尚作妖就是为唤醒湖底的怪兽,春生看到怪兽升上湖面,知晓他的如意算盘打着,迫不及待去追赶新娘。新娘此刻莫名的心痛难忍,她知晓明天她的德仁就会前来迎接她回家。此刻,她开始担忧郎君是否遭遇不测。虽说东西两岸婚嫁自古以来都如他们今天一样,远的不知,近百年来也没有过意外。她觉得自己太过想念郎君,应该祈祷上苍。她虔诚合手在胸前,心痛好转。

木舟已翻,风浪愈猛。天似乎已经踏陷,严严盖住湖面。疯道士终于醒来,他嗔怪自己小瞧了瞎和尚,前天没抵挡住他的酒香贪杯误了大事。他立身坐正,屏息默祷,时而站起抽出一柄短剑直刺湖心,时而脚登南柯寺方向。风雷渐小,湖面之上乌云四散,雨由之前倾盆如注变为淅淅沥沥。金、水两家以及两岸子民都聚扰来到湖岸,跪祷上天。

湖面似乎平静,但湖底仍在缠打狠斗。仆从全部丧命,怪兽想要吞噬少爷肉身。青布竟展开硬似铜墙铁壁,护着少爷。随着怪兽发力,终被拖至湖底。

岸上道士与和尚斗法不止,道士剑指湖心,想护少爷性命,少爷魂以出窍飘向大小姐方向。大小姐那里下着小雨,他们没有止步坚定朝金府前进。小姐急着见到少爷,他们比预计行进快速,预计两天行程,可以提早半日。天将黑又有小雨,就地宿营。众人搭棚,小姐从轿内撩起一角往外看,竟看到少爷立在不远处树颠,朝他微笑,仿佛在说:“夫人一个人也要好好活下去,我在湖底保佑你。”她以为自己眼花,却又真真切切。当她想要再看一眼,又消失不见。

春生此刻追上他们,上来就要掀轿,被金家轿夫扑倒在地。他起来准备施法,结果闹了个笑话。他气急败坏喊话小姐,“金德仁早已喂鱼,你到金家就是守活寡。不如随我,金家有的我都有,我娘你也见过,一定待你如亲闺女。你看我哪里不如金德仁?况且我们都住东岸,你回娘家也快捷。”

小姐没理睬,让星儿叫仆从们轰走他。先前那位猛轿夫上前一脚把春生踢向空中落下,他爬起身说去搬救兵,扬长而去。

小姐传话大家休息一个时辰,过了这个拐弯,便上官道,打起火把赶路。

春生飞奔到湖边,准备找只眼和尚来为他作法,直接让轿夫们把小姐抬回他家。岂料他看到的令他失望,他见到的是和尚如一滩烂泥,倒在南柯寺门口,两眼圆睁,面目焦黑,已无气息。吓得他两腿无力,当即倒地。不过,他意识到溜之大吉是上策,将徐图之。

只眼和尚在唤醒湖底巨兽时,本已破戒。恶兽因百年前兴风作浪伤及两岸百姓,被武当山掌门及众道士合力压制在湖底,如有谁敢把它叫醒,定伤性命。只眼和尚终究敌不过杨西施美色,侥幸以为过去逾百年,定不会有事。不过疯道士为了压制恶兽,只能钳制只眼和尚,这就提早把他送上了黄泉路。

尽管道士拼力,他晓得酒伤法力。少爷恐难保全,恶兽必须被压制,不能白丢了少爷性命。青布是他靠法力展开,想要以青布缚住恶兽,是能一时。为今之计,他用尽最后法力,让少爷魂魄回转,一时少爷光茫四射自湖底升起,立在青布之上。两岸百姓目瞪口呆,以为菩萨显灵。实是道士作法,道士喊话:“金德仁听好,你可愿牺牲一人,永保两岸平静,百姓安居?”

“我愿意,谢大师成全。”遂面向西岸叩头父母谢罪“请父母原谅儿子为义舍孝,日后难再床前侍奉父母。”金老夫妇早已泣不成声。

话语刚落,一道光茫更甚,两岸的人睁不开眼,待他们再睁眼时,少爷与青布已入湖底。少爷的魂魄与青布一体,沉入湖底。恶兽暂时不敢浮出湖面猖獗,道士重伤了它。但十年之后恐再来一场,将血雨腥风。所以道士与青布约定,逢朔望习法,余则勤加习练。十年之功,一年练成。百年修行,十年完成。青布将有不死之身。

此时,雨停日出,没有一丝风,湖面如镜。但见少爷肉身浮上水面,慢慢飘向西岸,众人抬回金府,少爷宛如睡着一般。疯道士来到金府,告之金老爷,他已有二孙子,待二孙子出生,拜礼之后。少爷之身方可入土。详细一一说明,道士回到土地庙。赴与青布之约。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果如道士所言,单传了十代的金府,一次得了两孙子。依照道士吩咐,一切做了安排。

两孙子周岁时,老爷亲自上土地庙来,找道士商量,说想修个道观。既方便道士休息,也方便将来孙子祭拜他们的父亲。道士觉得有理,从此。西岸有了道观。

道观落成那天,西岸百姓纷纷前往观瞻,春生竟想寻机找个破绽,他夹在人群里,没人注意他。在他一只脚刚踏进道观时,平地起一炸雷,他当即扑倒在门口,作叩头状,没了声息。百姓纷纷拍手,大快人心。

当春生的死传回东岸,杨西施吓疯了,她真疯了。从此披头散发,拄着一棍,混身污麻漆黑。见人就傻笑,嘴里嘟囔一句话“我儿成仙了。”两年后一个冬天,她被发现冻死在南柯寺门口。

转眼十年,金家两个孙子,分别名唤承德,承仁。长得象极了他们父亲,每年二月十六,他们都来道观祭拜父亲,并在湖边静立一柱香时间。这天也不例外,当他们立在湖岸时,看到镜子一样的湖面青布徐徐展开,空中闪过一道金光,倏尔归于平静。

自此,两岸绿野繁茂,禾稻飘香,世世代代,乐居安康。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爱家乡和家乡的淤泥湖,更爱家乡人民的善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家乡有一条湖,很清很美,名青布湖,小时候的我,从不独自去湖边。只因听一位村妇说她曾见过湖里羽化的青布腾空而起,...
    清泉汩汩阅读 8,798评论 33 262
  •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两年过去了,沈织每日都为着家乡的建设担忧,她自从上次食物中毒后,仍旧不断重复着孤女...
    剌剌秧阅读 4,253评论 0 4
  • 大夫人正欲说话时,只听得丫鬟传话:“老爷,夫人,金家二少爷来咱家有事求见。” 宋老爷和大夫人对了一眼。 大夫人问道...
    大石可金阅读 1,449评论 0 1
  • 01 谢春生有一把刀,这把刀谁也碰不得。 刀是破铜烂铁锻造的。 梨园里的新人来了,满脸好奇。而待久了的老人长叹一口...
    讲故事的阿毛阅读 3,933评论 1 1
  • “天大地大飞机最大,你忙我忙叶帅流氓”某人摇头晃脑的戏谑。“好好看着,要着陆了。”某君喝斥。“你好坏,人家好...
    鑫垚淼阅读 2,8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