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留白 | 是谁撕裂了“发疯”的她?

3月21日,傍晚。

一个连锁的小超市里。

大家有条不紊地在货架上拿自己要买的东西。

肉类区的中年大叔,还是如往常那样,偶尔喊出一两句毫无新颖却很响亮的“促销台词”——“来哟!来哟!晚间特价!晚间特价!”

我认真地挑选着可当水果吃的番茄,它有一个很浪漫却丝毫没有番茄样的名字——普罗旺斯(货架上的标签是这样标注的)。

或许是因为有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它相比普通的番茄,单价要贵一倍左右。由于生吃的时候不费牙,我在第一次尝试后,回购过很多次。

一个人吃,每次买得不多,两三个足矣。

货盘里剩得不多,且大小不一,我大声问工作人员,是否还有新鲜的库存,工作人员表示没有了,目前只剩下这几个,还表示我需要的话,可以打折售卖。

我挑选了几个,打了称,正准备去结账。

这时候,一阵尖叫声从结账的柜台处传过来。

我下意识停下脚步,侧身望过去,想要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儿。

她站在那里,疯狂的大叫。

“你有病,啊啊啊啊,你有病……”

“***(脏话)啊啊啊啊,你们都去死,我的孩子怎么啦?她吃东西怎么啦?我给过钱的,我结过账了……你们是不是有病……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柜台结账的工作人员,最开始就看着她,没有说话。

在某个瞬间,似乎所有人都被她突如其来的吼叫声和咆哮声吓到。

包括我!

在间歇性的吼叫声和咆哮声中,每个逛超市的人都侧身回望。

没有人上前去接近濒临暴走的她。

她间歇性地输出,持续性地愤怒。

也许,无人知晓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无人确定真相是什么。我从她那一声高过一声的表达中,感受到了一丝崩溃和绝望。

我走近了一些,看到了微胖、短发(有些凌乱)、身穿粉色长袖T恤、一脸愤怒的她。

我正疑惑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在猜测是否是因为跟结账的工作人员有了口角之争,才会用“发疯”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

在我疑惑和猜测的短暂几秒里,她还是站在那里,无差别攻击两名女性工作人员。

这时候,隐约听见其中一个工作人心平气和地说:“请你把商品放回货架!”

随即,她又重复着大叫:“不放!不放!我结过账了……你有病啊……”

或许是因为员工守则,工作人员没有发脾气,而是用正常的语气,说:“你孩子手上的商品被打开了!”

她依旧吼叫着,咆哮着,还夹杂着一些谩骂。

人来人往的超市,有人驻足,无人发声。

一位男士从货仓那扇门走过来。

我想他应该是超市某位管理人员,他一边跟工作人员了解具体情况,一边温声劝解。

也许是劝说她不要如此“发疯”,也许是劝慰工作人员不要激怒客户。

争论不知如何起,平息矛盾纷争的最快方式,就是“闭嘴”!

过了一会儿,她没有再出声,只是转身,又往超市零食区走去。

不久后,她走出来的时候,我正在结账。

突然,我听到了来自我背后的吼叫声和咆哮声。

一连串的脏话。

当然,不是对着我,是对着我前方正扫码结账的工作人员。

这位工作人员是一个小姐姐,脾气可能比第一位工作人员大一些。

她回怼说:“欸,我没说你哈……”(重庆方言的语气)

我夹在她们声音的中间,耳膜都要震破了。

我非常不适应吵闹的氛围,那声音,勾起了我一些不好的成长往事。

我感觉自己要碎掉了!

我正准备转身,也想要“发疯”一次,让她们安静一些。

转身,我看到两个小孩儿,那一刻,我似乎瞬间就明白了她吼叫声里的崩溃,咆哮声中的绝望。

两个小孩儿,跟她穿着同色的衣服。

粉色,

一个差不多三岁左右,一个似乎刚会走路。

两个小孩儿,在妈妈的吼叫声和咆哮声中,几乎没有任何害怕和恐惧的异常。

依旧在零食区,摇摇晃晃,双手忙碌着。

想来,孩子们对于妈妈的状态,已经习以为常。

在她走到零食区时,两个孩子手不停,不停地从够得着的货架抓着东西,抓到一部分往地上放,一部分下意识往嘴里塞。

她徒手只能抱一个,抱了大的,小的“捣乱”,抱了小的,大的“捣乱”。

最终,她抱起了小的,抓起大孩子的手,在一众人的观望中,走出了超市。

她走了,工作人员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没有谁动手,那语言的杀伤力,似乎把当事的几个人戳得有苦不能言。

没有看得见的伤害,一切隐形的疼痛,都得自己吞下。

超市又如往常一般热闹。

来往的人又回到了挑选的状态,喧闹声、嘈杂声代替了吼叫和咆哮。

那个带着两个幼小孩子,“发疯”的女士,没有买任何东西,就这么消失在黑夜中。

我至今都不能完整地知晓她是因为什么才大吼大叫。

大概也不用完整的知晓,每个人内心的海浪总会暂时性淹死和善、心平气和的自己,当被社会定义的自己“死去”,出现的就是不被社会允许的另一个自己。

她能够不顾形象地在公共场合,在自己孩子面前,呈现一个暴躁、糟糕的自己,我想,她在用一种大家不认可的方式,拯救曾经的自己。

她走后,大家似乎都默认她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可是,正常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所以,集体缄默!

最后,在“发疯”的情绪表达中,共情了曾经某个阶段的自己。

怜悯一般的包容,同情一般的谅解。

涌上心头!

大概五年前,有这样一位二胎妈妈。

她的故事很平凡,也没什么亮点。

只是,突然写到这里,想起了她。

这位妈妈,在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境况下,被家里老人催生了二胎,生下二胎后,一个人带娃,无人搭手。

即便丈夫在身边,但是丈夫白天在外工作,在育儿的日子里,感受不到丈夫的存在,间接性的出现,长期性的缺失。

跟大多数育儿的妈妈一样,无数个夜深人静的疲惫感,无数个午夜梦回的劳累感,让她在某个瞬间,崩溃了,绝望了。

她在跟家里人通话时,无数次地说:“我感觉自己快要疯掉了,我整个人变得很狂躁……”

她的妈妈说:“当妈妈都这样,熬过来就好了!”

她信以为真,一次次熬着,一次次忍着,她感觉自己要炸了。

老大变得越来越沉默,老二变得越来越吵闹。

她无暇分身,精力有限,因为老二更需要自己,便忽略了老大的成长。

直到老大的老师来电,说近日老大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让她去一趟……

那天,她从老师处了解到老大的近况,她抱着老二,在大街上哽咽着,忍着情绪,直到老二又开始吵闹,她的情绪如开了闸般,撕心裂肺的放声大哭,那哭声有愧疚、有抱歉、有无奈、也有绝望……她似乎不知道,到底为何,走到了当下这一步。

明明曾经自己也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人,如今却是苦大仇深、怨念丛生,连最基本的生活,都过得一塌糊涂。

她找不到答案,独自育儿的生活里,也无人陪她去找寻一个答案。

她依旧熬着,依旧扛着,想着是不是孩子大一些,就好了?想着是不是孩子上学了,就轻松了?想着是不是……还奢望着很多可能性的答案……

时间会给她答案,但是不会给她真相。

关关难,关关闯,关关过!

直至生命的尽头,我们都是在不断闯关中走过。

或许,你会问:“她现在怎么样了?”

我只能回答:“她依旧还在生活的泥潭里,一次又一次崩溃、绝望,一次又一次煎熬着……”

每个人承受的重量不一样,因此,请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和批判。

我们站在对方的位置,未必有对方的韧性和耐力,去抗争每一次“发疯”的边缘!

……

致每个想要“发疯”、正在“发疯”、快要“发疯”的你:

当你承受了不可承受的一切,感觉到了从无到有的崩溃和绝望,请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如果家人和朋友无法托举“不正常”的你,请向专业人士寻求救赎的方式!

最后,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千次万次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