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时候没回到这个小城了,周遭熟悉的事物却也点点陌生了。
回学校,一个人站在站台静静地等车。今天天气阴沉,大早上天亮开始,就可以看到浓厚的云层自头顶掩藏至天际,谈不上令人压抑,只是眼中带有灰蒙蒙的色彩。到我至站台等车时,开始下起了小雨,雨点不大,没带伞的行人竟乎无视了。他们似乎和我一样,也可以说我和他们一样,对小雨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将它视为威胁,毕竟经验给了我们这种判断。
站在站台上,我望着这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主干道,来往车辆密集。我记忆中就兴修了五六次,机动车道紧凑地设了来回四道,花坛隔开,两边是两道宽的非机动车道,站台设在花坛线上,设施完备。我静静地站着,这时,一个穿着军绿色衣服的中年男人从站台旁径直走向干道上,一下子快走到了中间双黄线附近,对面开来了很多车,一时无法通过,他便沿着汽车行走的路径走着,俨然没有把后面开来的车当一回事,七八秒后,一辆的士被迫停在他身后。他注意到了,努力尝试着一边往后看着的士一边往双线移动,斜走着。的士慢速地跟在后面。我为司机感到无奈,只有等他过了双线才能继续行驶。而这个男子的行为无疑是危险的,我不敢想太多。庆幸的是,最后,男人过去了。他停在斜对面的站台旁,应该是想坐公交,不过正如先前的惊人行为,他站在站台下的路上,丝毫不觉得会阻碍公交车的靠站。我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无奈,过去也是见过些这样的人,同样是在这个小城,如今倒有些不适应了。在我看着这个男人的同时,又有一个男人穿过对面的花坛迅速地走到了我这边的站台,而不远处,一对母女两边张望着通过了繁密的车流。这附近没有斑马线,他们都是随意穿梭的。我开始注意起这种行为,我留意了这段路,这五分钟左右,出现了四次这样的行为,多数都是为了去对面的站台,对于他们的违规且危险的行为,我还是带有谅解的,毕竟,这里是火车站附近,人流量大,很多人需要去站台等车,道路设计也非完美。过去,我也常常淡定地穿梭其中。当我在继续观察时,发现很多人会穿梭在车流当中,目的并非只去站台,有的简单的“过马路”。我真的很是惊讶,这种过马路方式比早些年风靡全球的“中国式过马路”还要粗暴任性,我真是无话可说了。
当大家一起为省自己的时间而习惯于某种违规的行为时,他们倒觉得理所当然。当从众效应和经验主义占据了一群人的判断时,这群人往往会被人看成“疯子”。当群体行为偏离正轨却得不到纠正时,最终做出了的结果容易让置身其外的人惊恐不已:人与动物的差别真的很大吗?我不敢想太多。而从社会角度看,不文明行为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过去的不合理的行为改正,形成适合社会发展环境的公众行为习惯。而我国经济发展太快,社会更新换代速度迅猛,老一代人又受到文化程度和生活压力的影响,在能力上难以做到为公众行为向好改变,在认识上无法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好坏。要想结束这种不文明行为,还是耐心地共同努力吧。
大巴车来了,回过神,上车了。当自己开始用手机打这些字时,窗外的雨下得更密集了,天上的云像是压得更低了。看向大巴车前面的玻璃,一个穿着红色风衣的青年,骑着自行车,在路旁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