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欢梁静茹的歌,尤其一首《暖暖》。
每次听来都仿佛回到了绿肥红瘦的年纪,你穿着白衬衫,我梳着马尾辫,手心里满是潮湿,眼睛里漾起星辰……无论走过多少泥泞的小路,牵着手总会寻到花香。无论眼前多少阴郁的枝杈,未来总是蔚蓝的晴空。嬉笑打闹,无处不是风景。
回忆里
满足的旋律
都可以是真的
你说的
我都会相信
因为我完全信任你
细腻的喜欢
你手掌的厚实感
什么困难
都觉得有希望
我哼着歌
你自然的就接下一段
我知道
暖暖就在胸膛
2.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这种感觉丢失了……
讨论的事情越来越理性严谨;说出来的话也要一诺千金;互相之间的打量不再只是气味相投,而是需要考虑山山水水;会界定清晰地责任边界,会把会议记录和邮件留存以备查验。我们的生活标准化、流程化,我们的思考审慎客观。总之,从形象到思维越来越符合格子间里的生存标准了,一切都要“没毛病”,也不能“有毛病”。
框架化的生活提升了效率,活成职业的样子不能不说值得庆贺。
或许身后有太多的目光,或许身边有太多的故事,或许前方有太多的传奇。清晨的一杯咖啡,扫去了连日的疲劳。周末的社团活动,使我们劲头儿十足。
没有伞的孩子,只有努力奔跑。
3.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散漫地回望。我们用头脑来思索,来探究,来打拼,却好像离本心越走越远……
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越专业越精彩……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尽管身上已经很多“斜杠”,但我们有时甚至还会产生愧疚感,觉得事情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是我们的责任——还可以再努力一些,跑得再快一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要一年一年越来越好!
我们完全忘记了:上帝赋予我们这一场生命的盛宴,不仅是因为我们奋斗过才值得拥有美好。生命跃动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本都可以而且应该快乐,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