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稍微空闲一些,我可以边改作业边听一听“同理心教练课程”,以便持续学习和精进关于非沟通沟通相关知识。
打开APP,找到价值2400的线上教练课程,这是董国臣线上最贵的课程,据说价值非凡,学会了自己就可以独挡一面做教练了。因为参加过价格不菲的线下课,此为赠送课程。
听了第一节,嗯,的确内容讲得还是很不错,怎么样开场,设计怎样的活动,听众的心理如何把握和引导都有详细的讲解。但是,怎么,声音时大时小?把音量调到最大,一会儿声音大得吓人,耳朵都被振聋了;一会儿声音又小又嘈杂,找最安静的地方调最大的音量也听不清。
难道是我手机的问题?群里说了一下情况,马上有几位伙伴反应有同样的问题。负责的一位老师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董老师的这个课程,声音偶尔是会有点小,大家克服一下。”
好吧,既然是“偶尔”,那么大部分时间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录音的时候不可能十全十美,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难免的。”我这样想着,也就没再追问。
琐事一来,就疏于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搁置后,我又捡起了这个课程听起来,毕竟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的把所学能运用起来的。
又听了一节,还是有同样的问题,再听一节,依然这样。尤其每每到关键时刻,刚想侧耳聆听,却无奈怎么也听不清。
今早再次打开后,听到那模糊不清的声音,我的心里涌起一团火,直往头顶涌动!!无数的念头开始闪现:
“这就是你们说的所谓价值2400的网课?还能更垃圾一些吗?听都听不清,是来糊弄人的吗!”
“这些课根本不是单独用心认真录的,而是将现场讲课随机录下来的,当董国臣站得离录音的工作人员近时,声音就大,站得远时,就模糊听不清。这样做太随意了!”
“赚钱无底线,让我好失望!”
“不行,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要去反应问题,我不能就这样忍受着!”
“可是都这么久了,也没见有人说什么,我跑群里又去说这事,会不会太爱挑事了?!”
“这个课程本来就是赠送给我们的,你还想怎样!”
“那是因为我们报了线下课啊,有一些人还是会花钱自己买线上课的,难道就得到这样的服务吗?听都听不清。”
想到这些,我的气血涌动,打开微信,找到了群,本想一通吐槽,可是一看,群里一片和谐,都在讨论如何对练的事情,我要说的内容实在太煞风景,何必呢?
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可以和负责的老师私下沟通。如果觉得无所谓,也可以置之不理,毕竟不是还有很多的文字稿可以看嘛。
回忆整个心路历程,我似乎是先有了感受(身体感受:一团火在胸口,心理感受:生气不满),然后再有了各种评判(不负责任,没有底线,言过其实,令人失望。)带着这些评判,我想有进一步的行动(去群里吐槽,写文章倾诉、和负责人沟通)。
人之所以会有各种感受,尤其是不太舒服的一些感受,往往是因为需要未得到满足。那么我这么做究竟是想满足什么需要呢?
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带给我的信号,原来:
我看重学习,所以我希望有一个好的收听效果,可以听清楚所学内容。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有些地方就是听不清。一直纠结于此,只会耗费自己的精力和情绪。我不一定要采用听的方式,我也可以看文档啊,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
我对董国臣的同理心训练营有很高的期待,认为他们的运作应该是很成熟和完美、是很为客户考虑的,然而事实却与期待不符,我产生了失落感。也许我需要接纳,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接纳任何事物都有其缺陷和改进的过程。
轻轻地呼出一口气,我感到了轻松。在课程下面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管它实名不实名。打开word文档,找到想要了解的内容继续学习。把自己的情绪用文字宣泄出来。困扰的事情已经不再是事情,它逐渐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