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王闿运杨度师徒二人【576】2023-12-15
王闿运(1833年—1916年),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此人深通合纵连横之术,曾三次面见曾国藩游说其黄袍加身之图。杨度(1875年1月10日-1931年9月17日),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清末反对礼教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师承王闿运,辅助袁世凯复辟登基事拜,晚年入我党,其人一生争议颇多。
历时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无数才智之士的共同努力下造就了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以最高层政治为研究对象,他的容量很大,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有帝王如何驾驭臣下,权臣如何挟天子以令群僚,野心家如何窥伺方向,选择有利时机,网罗亲信,笼络人心,从帝王手里夺取最高权力,自己做九五之尊等等。这门学问通常被称作帝王之学,也叫帝王术,是一门土生土长的中国学问。这门学问尽管有点深奥莫测,而它的核心不外乎一是独裁、二是权术,与我们通常所认同的政治应当民主公义,光明磊落,能够做得出的事也应该说得出,能公之于世,经得起老百姓检验的观念相差很远,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用世之心强烈的读书人,以极大的心血钻研这门学问。他们都想在仕途上寻找一条结晶,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大的成功。所谓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所谓布艺卿相,书生公侯,便是这些人追求的目标。醉心于此中的人,固然不乏成功者,但也有遭遇惨祸的,不仅自己丢掉脑袋,还要弄得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更多的则是一无所获,一生落魄潦倒。
这门学问,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曾经是一门显学,但是到了封建末世,它却成了于世背行的学向了。我(唐浩明先生)在创作《曾国藩》时,开始注意到这个现象,后来在创作《杨度》时,更把它作为贯串全书的一根链条。
《曾国藩》中有一个并不太重要的人物,书中多次写到他与曾国藩的交往。此人叫王闿运。许多读者对我说,在读《曾国藩》《杨度》之前,根本不知道王闿运这个人。其实,此人在清末民初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大诗人兼大名士。他去世离现在尚只有一百年,人们就忘记了他,这虽然有点令人伤感,但也正说明了历史淘汰的严格无情,无需过多的感慨。
传说王闿运有过三次劝曾国藩作非分之想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