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痕迹的共读

《时代广场的蟋蟀》,讲述了一个有关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一个有关各种生命之间爱和关怀的故事,一个发自大自然、涤荡心弦的音乐之声的故事。

如何让孩子阅读之后留下痕迹,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梳理脉络,如何让阅读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其实在进行共读的过程中,一连串的问题便构成了教学中的设计思路。

柴斯特的出场,可以说占用了文章的很大篇幅。在他出场的过程中故事中其他的人物也相继出场。然而有一点值得关注的便是无论是小男孩儿玛力欧还是男孩儿的父母白里尼夫妇,又或是塔克老鼠、亨利猫。大家对柴斯特的态度是有些不同的,所以“大家对柴斯特的态度都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或句子中能够体会到?”便可作为一个主线问题。而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而体会人物的态度便可以作为一个工具性达成结果。

如此看来,文章便有章可循。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段描写玛力欧的文字,学生通过自读,感受小男孩儿对柴斯特的态度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找到从哪里能够感受到相应的情感。大家分别从“轻柔地”、“掸掉”等词语中感受到小男孩儿的细心、温柔、耐心……然而教学并非让学生机械地运转,应当让学生从中发现一点规律。当同学们在观察找出的词的特点时,同学们发现这些词语要么是描写人物的动词,要么是心理活动,要么是语言,要么是神态,或者是修饰词。老师进而引导学生以后可以从这类关键词中寻找文字背后的信息。通过一个例子,大家能够通过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感受人物的情感,即小男孩儿对蟋蟀的态度,那么接下来大家自然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寻找到其他人物对柴斯特的态度。

光说不够,如何让大家真正阅读后有所痕迹?这就需要同学们运用所学方法,把书目变成大花脸,圈圈画画、勾勾描描。接下来,也是我认为比较吸引学生兴趣的一点,鱼骨图应该闪亮登场了。鱼骨图分为主骨、大骨、中骨,主骨鱼头部分描述主要问题,即大家对柴斯特的态度都是怎样的?大骨部分描述大家的态度,中骨部分梳理关键词。如此进行,学生兴趣浓厚,通过简单的鱼骨图便能将文章的内容梳理整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孩子们每周都盼着进行共读课,我想,大家盼望的可能是故事的新鲜有趣,可能是自由的思考空间,也可能是不一样的阅读方式……无论是哪一种,在共读的路上,作为老师的自己,其实也是和孩子们共同成长中的一员。只有不断思考、不停尝试,做有痕迹的共读,方能不辜负孩子们这段珍贵时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最近的两个月里,自己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阅读、听书、社群学习、线上训练营等等,生活的节奏充实而高速。慢慢地发现...
    暮晓日记阅读 5,718评论 0 1
  • 立春花开日,绿柳拂扬提。 登云游仙境,清风裹素心。 瑶池双鱼戏,红蕊坐莲衣。 潇潇寰宇帝,赏君赐二昕。
    虎寅阅读 1,625评论 0 0
  • 多少次的提醒,才可以放弃这种习惯;多少次的淡忘,却总是戒不了你给我的毒药。我们的一切都已烟消云散,过去的种...
    杏儿飞翔阅读 3,165评论 0 0
  • 这个世界上有好多注定的东西,让人努力起来都有心无力的,感情也是这样! 前几天看到一个段子“生活中我们没法选择父母、...
    天将明明明了阅读 3,118评论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