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买了丁总的课程。这是第三次学习,优秀的人,总是有迹可循
全篇学习下来,两个字总结下来:简洁
目前很多团队管理碰到瓶颈,指标多,压力大,团队抗性大,团队应付工作
上述问题会直接导致:
团队丧失掌控力,团队氛围越来越差,团队执行力越来愈差,结果越来越差,人员越来越少,反而,来自上级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问题一旦无法结解决,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无增长,流失大,结果差
很多团队基层管理者,面对这样的场景会有三种方案面对
1,无思考,强执行(高压管理,必须做到,不允许有其他的负面的积极的任何声音)(大多是刚刚上任,或者已经对岗位职责完全失望了)
2,自动过滤自认为不重要的,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这个段位的管理者,要么是半壶水盲目自嗨,要么是高手信手拈来,后者的可能性极小)
3,认真思考,指标和业务团队管理的关联性和可执行性,以及每一项工作的抓手工作流程检查流程,建立体系,监控流程,检查标准。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想拥有3种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第二种,曾经的我一样
例如最近管理的客户资源的回访,已经3个月,但是有些团队就是做不到。问为什么?答:无检查!
这个答案有错吗?其实是没错的。但是一般这个问题能回答所有上级来自灵魂的拷问,和解决所有工作无法落地的有效方法。
但是,真的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吗?
这个原因是唯一的原因吗?
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果所有的工作能否多到位检查占了绝大部分的原因,那么他导致的结果就有可能是,为了应付而完成我们让他完成的工作。
原因:因为我们要检查。
人的脑子,就是这么神奇,大多情况下只对有感知的动作做条件反升。也就是说只有强行检查的工作才会认真的落地到位。久而久之,形成的认知是:不检查的事情就不重要,或者,你不检查了我就可以不做。
但是检查就无用?当然肯定是有用的。
检查应该是建立在有效的认知,以及完整的执行流程和清晰明确的完成标准之下。
举例丁总团队:
丁总全篇灌输给我们的认知就是:经纪人每天,你应该至少有一个有效行程量。因为有效行程量的积累直接决定了后期签单的可能性。
总新人入职开始,就疏离清楚整个工作的逻辑做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到有效的结果(有效认知),这些事情,怎么去做才能得到这个结果(完整的执行流程),和每天完成的标准是至少一个有效行程量(清晰的完成标准)
大多数团队行程量管理不起来的原因在于经纪人的执行力不强,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很多人错误的归因是经纪人懒。当然真的是经纪人懒吗?他有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对于工作的重要性,有没有清楚做好的流程和标准,我们有没有给到合适的压力。
在没有搞清楚这一切问题之前就直接强行检查,导致的结果是这么多指标堆在一起,突然间在一个时间点集检查,如果我是经纪人,我也会炸的。所以才有负面情绪抱怨。
所以,我们应该花80的精力通过各种办法去解决
1,找到所有管理指标的关联性
2,让经纪人认识到这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讲逻辑,讲方法,碎碎念)
3,梳理清楚经纪人工作的标准和流程
剩下的20%的精力用来检查和复盘。
如果这样,才有可能快速的培养经纪人正确的思考习惯和作业习惯
正确的思维模型:因为这些事情重要,所以每一项都要做。做到经理要求的标准并重复积累,才有可能签单。
正确的作业模型:今天要完成至少一个有效行程。但是其他的所有业务相关,是辅助有效行程的必做项目,所以要完成。
具备这样的模型,员工完成指标理所应当,经理检查变成例行工作。所有来自检查的压力就烟消云散。
当然建立这样的模型很难,时间也很长,所以要持续坚持。
如果团队形成了这样的认知+清晰的标准+如丁亮老师清晰的逻辑和强大的检查执行
我们每一个团队都有可能向优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