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采访过一位很有名气的书画家,问他坚持艺术之路的原因,他回答我说,为了修身养性。
没有惯常的“远大理想”或是什么高贵的艺术追求的话,这样的回答却令人不得不赞叹其心境的平和淡然。
现下社会,商业气氛浓厚。作为社会浪潮下的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单看把持的力度。艺术从业者则在其中左右为难。按说,艺术应该不能被铜臭所诱惑和歪曲,理应保持一份独立的创作精神和清高不为所动的艺术品格,坚守独特的艺术风格追求。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独善其身却是不易,艺术家也是人,需要养家糊口,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认可,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在艺术上别开生面,在市场上行情大好。
这无可厚非,但也容易浮躁和让人迷失。因此,这样一个命题出现了:学习艺术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把握这个目的?为了名还是利,或是其他直接利益、间接利益?有没有更纯粹的想法?
这位书画家阐释着,他说他不刻意追求太多的名利,一切顺其自然。早前是兴趣和爱好,后来则是修炼身心,以求内心平静。
艺术表现并不复杂但应该饱含情意,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要想有真情实感,非得去除浮躁的心绪,和太过功利的心思。要不然,满脑子都是如何用这幅画换来名气和物质利益,哪还怎么能沉得下来心,进而涌现出真情实感呢?因此,有一个好的心境很重要。而心境是需要修炼的。守着可修炼的艺术,却没修炼成功,也是一件憾事。
这位画家表示,真正的艺术作品,它必须是浸透了艺术家的全部智慧和心血,饱含着画家最真实的情感。如果仅仅想着怎么出名、怎么赚钱或是怎么当官,那就会走入歧途,离艺术本身越来越远。他的心思没在画上,即便是卖出作品,那卖的也是技巧,绘画的技巧,而不是艺术的创造,不是妙然生趣的艺术之美。
艺品如人品,艺术见真心。清代王昱《东庄论画》云:“学画者先贵立品。”这表明了艺术和人的性情、性格和自身修为的关系。正所谓相由心生,外在东西总是和内在紧密相连。
艺术更是如此,它和一个人的专业素养、道德修养密不可分。要想做好艺术,那么修炼身心,坚守平和的心境,不为世俗利益和虚荣所虏获,则变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艺术之花才会开的更加绚烂和动人。
反过来,艺术又促进了人的性格的完善,促进了性情的中和平稳,也更让内心平静,获得一份清幽淡泊的心境。这样一来,便起到了修身养性,改变人生生态的作用。
艺术促进了人自身的完善,而人的完善则反过来促进了艺术境界的升华,这样一来,便形成了良性循环。
艺术是文化精神的表达,也是人的思想品性的体现。朴素归真的生活习惯反正会让人感到惬意,这正如田园风光,总是让我们宁愿舍弃大城市的繁华,而选择归于平淡。
艺术是个好东西,有一颗淡泊的心境最好。在艺术中修养心性,不失为人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