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太伤膝盖了!是真的吗?
很多想要开始跑步的小伙伴总是听旁人说跑步伤膝盖,于是还没开始跑步就退缩了。跑步伤膝盖这句话是真的吗?
是真的!
But,要看你是怎么跑的。
作为一个跑过全马的入门选手,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为什么说这句话是真的?确实又听到身边的朋友说过自己的膝盖跑伤了,于是就不跑步了。从我这一年多的学习和跑步实践中总结了几个跑步伤膝盖的主要原因:
1. 跑前不拉伸
很多新人在开始跑步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在家换好了跑鞋和衣服之后,出门就是一顿狂彪。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跑前拉伸对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非常关键。拉伸的目的是为了激活我们身上的关键部位肌肉,让身体能够热起来。这样我们肌肉的韧性就会增加,同时灵活性也会增加很多。还有,就是心肺功能也会得到激活。一般情况下,拉伸5-15分钟就可以了。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这5分钟可比你跑1KM要有价值的多。
2. 跑后不拉伸
跑步结束后,很多人都觉得太累了。不只是新手,甚至有些跑了几年的跑友也一样,跑完直接休息了。这样对于我们的能力提升还是不够的。跑后拉伸有利于我们身体肌肉的放松,同时加速我们身体的乳酸代谢速度。关键是可以避免出现肌肉痉挛。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的小腿很细,但是腿部的肌肉却跟一个球一样圆圆鼓鼓。这有可能就是他平时锻炼之后缺乏拉伸造成的。我们的肌肉本来是属于束型肌肉。经过紧张的运动之后,就会紧缩在一起,就像是麻花一样拧在一起。从外观看 就是一个疙瘩一样。拉伸可以让它们尽可能的恢复成束状。
3. 跑步时脚的落脚方式不对
跑步时建议的脚掌落地方法是脚尖或者前脚掌,最差的方法是全脚掌落地。不要用脚后跟先着地。在跑步的时候,我们身体承受的重力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重量,而是我们身体重在跳跃时所长生的冲击力。如果我们采用前脚掌的跑法,脚踝和脚上的韧带会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脚掌落地后地面给我们身体的一个反向力。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们膝盖所承受的冲击力。假设用脚后跟先着地,我们的小腿韧带就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那么地面的反向力就会通过小腿直接反馈到我们的膝盖,从而造成膝盖的伤害。特别是步幅越大,冲击力就会越大。
4. 跑步时鞋子不对
不是说跑步的时候随便穿一双鞋子就可以跑的。一定要穿跑鞋跑步。我说一下自己的经验 。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穿了一双健走鞋,鞋底缓震还可以,但是包裹性太差了。记得有一次跑了15km,跑的时候总觉得脚趾头有些疼,也没太在意。等跑完回家脱了鞋才发现右脚的第二个脚趾的指甲盖黑了。这可能是跑步的时候鞋包裹性太差,脚往前顶到了鞋子。另外,建议也不要穿着篮球鞋或者板鞋跑步。这类写的鞋底太硬,会造成脚弓无法发力,从而造成减震效果减弱,最终产生对膝盖的伤害。
5. 注意休息
千万不要为了发朋友圈或者堆跑量就拼了命的跑。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成绩,反而会对我们得到身体造成伤害。每次运动对于我们身体都是有一定的伤害的,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快速的回复。当身体得到了充分的恢复,才会再次发挥它最好的状态。
以上5点就是我对预防跑步伤膝盖的看法,再来回顾一下。跑前和跑后注意拉伸,鞋子要穿对,同时别忘了注意休息。
希望大家能够越跑越远!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