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时,因为工作内容增加,所需资料经常堆满整个桌子,显得杂乱无章;生活中,因为自我认知的觉醒,发现有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等待尝试……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工作以外,时间都显得十分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应对每天要做的任务。
为了提高一天24小时的时间利用率,列计划、列清单提上了日程。以工作为例,现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将当天可见的工作列出来,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难易程度来划分。
列计划清单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确实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工作一目了然,即便有突发性的工作,也将它写入计划,然后上下比较一番,确定优先处理与否。整个工作会显得很有条理。
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许多大块的工作,或者长期的工作经常被遗留下来,当截止日期到来,我还是必须手忙脚乱的处理。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看了《拖延一点也无妨》我知道了。我是个结构化拖延者,我会把事情列出清单,而这些大块的或者长期的事情,被我的大脑潜意识的标注成了重要事项,因为完成它们,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而为了逃避做这些重要事项,大脑会选择做计划中的其他事,那些占用时间短,不用动脑的。
显而易见,知道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破解的方法也出来了。就是把大任务拆成小块,每个小块需小到不用转弯,直接做就可以的程度,将计划改变成不用动脑直接就可操作。就像“打开电脑,打开文件A,找到excel表B,将B中第二列的信息填充完整,不要打开其他无关网址。”这条计划一样,目标明确,而且还有反面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