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太子河(原创)


太子河,本溪人民的母亲河。每当我站在岸畔,深情地凝望她那既古老而又年轻的面容时,真的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去抚慰她,该用怎样的努力去回报她。只觉得母亲的甘甜乳汁还在哺育我,母亲的无边恩德还在赐予我……

太子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3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衔生息在了这片风光秀美,物产丰饶的土地上。

燕赵自古多悲歌。太子河古称衍水,只因燕太子丹为保卫家国,反抗暴秦,演绎出了易水送别、咸阳行刺、衍水自刎等一幕幕悲怆的历史故事。后人有感于他爱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就把他隐匿和居住过的衍水改为太子河。

太子河是本溪仅次于浑江的大河,系辽河水系的一条主要支流,全长413公里。其源头有两处,一是本溪县东营坊乡草帽顶子山,一是新宾县平顶山乡红石砬子山。两源各流经50公里后,在本溪县南甸镇的马城子村合二而一,又先后与清河、泉水河、汤河、五道河、小夹河等支流相汇,本溪境内流长168公里。

太子河从东向西横贯本溪县和本溪市区全境,经辽阳后在海城汇入辽河。太子河本溪段处于中上游,因水量充足,自古以来就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灌溉和舟楫之利。

太子河的航运始于明末,兴盛于民国,结束于伪满时期。其航运的历史最早见诸于《满文老档》中,其间有关于努尔哈赤曾航行于太子河的记载。后金1625年7月,努尔哈赤攻宁远(今兴城)未克,“上不豫,谐清河温泉沐养”。8月沿太子河水路返盛京(今沈阳)。

最初太子河水运为战争服务,因流域处于明清频繁用兵之地,用来运送士兵、锱重、粮草。清朝中叶后,沿河居民激增,随着商贸业的发展,太子河已成为交通方便的辽东腹地沟通外埠的重要通道。

当时水运工具虽有木船,但更多的是木筏,筏型根据水量大小,从五六排到二十排不等,长者达三四十米,在河面首尾相连,浩浩荡荡,宛如出水蛟龙。

民国年间,境内陆路交通开始兴起,但远不及水路运输。在上游码头中,碱厂地处本溪、盛京、桓仁、凤城、宽甸交通之要冲,市井繁荣,商业发达,成为本溪辽阳商埠的重要河运码头。曾有诗赞颂太子河水运盛况:“长风万里冲银浪,锦幛千寻碍夕阳,升月弯弯秋未老,流萤点点夜初凉。”

“九.一八”事变后,兴盛一时的太子河水运开始萧条,进入30年代中期,几乎绝迹。其原因是公路、铁路及机动车辆的出现,逐步取代了水运。加之上游林木过伐,植被破坏,河道淤塞,太子河失去了航运能力。

毋庸置疑,太子河沿岸人民利用太子河修渠引水灌溉农田,以及水运码头等,将本溪变成辽东山区工商业密集、人口众多的交通要地,进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本溪城市雏形显现。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改造的太子河,不仅给本溪带来了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也为本溪赢来了宝贵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先机。特别是关门山水库和太子河干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即观音阁水库的修建,为科学合理利用水利资源,推动本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吾侪得饮太河水,当报母亲养育恩。” 一部太子河史,就是本溪的发展史,她印证着这里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大江大河就没有文明。悠悠太子河,殷殷慈母心,她是如此真切地告诉我们,那些高潮与低落,那些辉煌与湮灭,那些野蛮与文明,那些人与自然的故事,还有那无数的神话般的美丽传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木叶山 诗曰:太子河史有千秋,一脉逝水竟风流。千里跌宕飘玉带,几转起伏揽金欧。山光水色林叠障,草绿花红植被稠。...
    木叶山阅读 931评论 10 20
  • 文/木叶山 诗曰: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渠口远从千涧出,头边近倚一川平。…(明·韩承训) 太子河,位于辽...
    木叶山阅读 501评论 5 16
  • 文/木叶山 本溪是辽宁省东南的一个地级市,距沈阳市区约70多公里。古代战国时为燕国之地,现在有太子河径流而过,经辽...
    木叶山阅读 1,812评论 0 14
  • 诗/木叶山 太子河水波不平,浪涛入海向西行。二溪合流延百里,途经本溪入辽东。 自古此处燕国地,历史轶事数不清。周武...
    木叶山阅读 1,093评论 8 28
  • 静月园 2021年7月2日星期五 彩虹桥 美丽的桥 你是太子河头上珍贵的宝饰 彩虹桥 壮观的桥 你的风姿是山城人的...
    静月园阅读 610评论 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