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任何产品在研发阶段总有那么一些让人掉坑的缺陷,然而这些缺陷又是怎么去定义的呢?其实各种书籍和网上都有很好说法和定义,在这里就不再细详说。写这文章只是个人对bug理解和看法而已
例:测试web一个页面时,加载完成的时间达到了5s以上,如果是你在操作,你会怎么去定义这个问题?有以下场景:
1、提出的bug,如何证明它不是bug
测试:这是个bug,页面加载的时间都有5s以上了,测试了多次都是这样的,很慢啊
开发:5s的加载时间很正常啊,你可以查查我代码
需求:5s加载时间至少不会影响使用,客户没要求要求页面响应要多快
项目经理:整体功能为主,这个不响影流程的暂不考虑
领导: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即可
客户:基本上能达到我们要求的功能和要求
路人甲:不好好测试,浪费时间来研究5s(无语)
路人乙:叫你来测试的,不是叫你来找茬的
路人丙:所有人都没问题,就你说这个有意义吗(鄙视的眼神)
……
你所认为的bug,被各种理由无奈的抹杀掉
2、提出的bug,如何证明它是bug
测试:这是个bug,页面响应和加载时的io过高,经多次测试结果,HTTP 请求的连接、发送请求、等待回应的总时间达5000ms以上了,这样影响了整体的性能和体验
开发:有这么高了,我查查代码
需求:5000ms加载时间太长了,客户体验肯定不行
项目经理:那么长的时长,代码优化一下,控制在200ms~1000ms
领导:用户体验很重要,必须把时间缩短下来
客户:这么长的加载时间,那样不是很差吗?我的客户都不想用了
路人甲:打开页面要花这么长时间,看来做的不怎么样
路人乙:这个时间都能测出来,看来是拿着手机在计算时间(这么慢)
路人丙:这是谁开发的(那鄙视的眼神)
……
总结
同样一个bug,看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证明它是什么。提出的问题,不能仅仅是以个人的想法去说服其他人,而是提出有价值且带专业性的问题,能引起其他人来帮助自己一起去评估这问题,甚至于还帮助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共鸣效应。有时候不能以主观的认知和经验去判别一件事情的对错,因为那样对事件的本身是不公平的。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事件的本身的价值和影响程度,是否能真正满足整体的需求,还有是否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做事同样很重要,对人对事负责任,反过来同样会回报于己身。
框架理论和框架效应,这两个理论很好的说明了。同样是指同一件事情,有两种逻辑思维和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End
如果你对测试方面有更好的技术、想法和看法,我们可以一起聊聊。如何改善自己,提升做事效率,个人责任感……
欢迎来撩,但别撩我 ^ _ ^ --by 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