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鲁迅的文章大概再熟悉不过,从初中到高中(小学大概是没有的吧),语文教材里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半文半白的文字尽管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文字和思想放到当今社会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当然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些针砭时弊的内容,肯定不太适合,这也是为什么鲁迅退出初中教材的原因吧。(此处不讨论鲁迅文章是否该退出教科书,只说个人读书感受。)单单就读书一事,我就很喜欢。私以为先生的《朝花夕拾》和《呐喊》中的很多文章,还是非常适合拿来和孩子一起读的。
对于小朋友来说,故事才有吸引力。任何时候只要提到讲故事,小朋友就来了精神,连小宝宝都不例外。我会在读的过程中特意挑出来一些适合低龄儿童读的趣味故事,结合他们的理解能力去展开阅读。下面说说我的一些体验吧:
一.动物故事篇
《狗.猫.鼠》一文,内容比较尖锐,隐射的是当时旧中国的文人之间的一些笔伐之争。陪宝宝读的时候尽管可以抛开这些,只摘取儿童故事的部分。
1. 猫狗结仇
这个故事在文中也是摘录出自Dr.O. Dahnhardt 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动物王国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很多动物都去了,单是缺了大象,大家决定派一个代表去迎接大象。狗抓阄领了这个差事,可是它不认识大象,大家就告诉他你记得大象是驼背的就好。这可倒好,狗在路上碰到一只猫,猫立刻弓起脊梁,狗便带着弯着背的猫介绍给大家,“大象在这里”,于是大家都嗤笑它,成了动物界的笑话,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狗见到猫就追赶。
小小的猫怎么能被当做体积庞大的大象呢?小朋友就很好奇了。我就问,狗狗为什么会错认猫为大象呢?他说是狗狗自己笨呗。我接着问,狗狗从来没见过大象,不认识也不奇怪呀。然后他再看了看,知道了原来去之前,大家告诉它大象是驼背的,这个就是错误的引导啊。大象不止一个特征啊,身体庞大像一堵墙,四根腿像柱子,鼻子长而且卷,耳朵大像扇子。狗狗只根据驼背这个不准确的特征去找,当然辨认不出来,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样分析的话,狗狗也是冤枉的很呀。后来他在课文上学到盲人摸象的故事,他就了解了,看事情不能只看一面,要多观察,才能知道整体的特征,才能更好的辨别真伪。
2. 猫和老虎
还是《狗.猫.鼠》一文,祖母讲的猫和老虎的故事。猫原先是老虎的师傅,老虎什么都不会,投身到猫的门下学艺。猫是一个好师傅,老虎很快学会了所有的本领,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心想只要打败师傅,它便是最强的脚色了。于是扑向猫,猫师傅还好留了一手爬树的本领,侥幸逃过一劫,任凭老虎在树下蹲着干着急。
故事本身就很有趣,是不是? 读到这里的时候,小家伙想起来之前读过一篇《虎哥哥和猫弟弟》(来自听妈妈讲德商启蒙故事系列),虎和猫原先是一对好兄弟,体型差不多,有一天猫弟弟得到神仙爷爷送的两颗金豆,含在嘴里就变得力大无穷。猫乐于分享,分了一颗给虎哥哥,但是虎很贪心,抓了一条老鼠去挠猫弟弟的鼻孔,猫打了一个喷嚏,吐出了金豆,老虎就吃了两颗金豆,变得又高又壮。猫没有了金豆,力气变小,但是神仙爷爷又教给他十八般武艺。猫不知道金豆的事是老虎干的,就一五一十的把学武功的事告诉了老虎,还教会了老虎,没曾想忘恩负义的老虎扑向猫,猫一急,就爬上了树,原来啊,老虎急于求成,爬树的本领还没学到呢。从此以后啊,猫虎绝交,猫非常痛恨帮助老虎偷金豆的老鼠,见到老鼠就抓。
在这两个故事里,猫都是善良,有情有义的。小朋友在外面见到小猫咪,总想着猫咪多可怜呀,原来是金豆被偷了才这么小的。当然啦,我会告诉小朋友,这些是童话故事。真实世界里,老虎和猫都是属于猫科动物,但体型悬殊,生活习性相去甚远,生活的地方一个在大森林,一个和人类生活在一起。所以讲他们相互仇恨是没有理由的。故事这样说是为了教会小朋友要乐于分享,懂得感恩,做个善良的人。
二.童年趣事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儿童时代美好生活的记忆,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很多天真,幼稚,欢乐的儿童心理描写,是最适合小朋友读的篇章。
文中讲到百草园的冬天,等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正好捕鸟。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上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读这里的时候,立即想起我们之前读过一篇英语绘本《the red hen》(牛津阅读树),讲的是调皮的母鸡Tess 从鸡舍里偷跑出来,爸爸跑着用一个网子去抓,妈妈跑着用一个大的袋子去套,chip没有跑,用一个大盒子,用木棍系上绳子支起来,下面放上Tess的食盒,等Tess 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拉起绳子,盒子倒下来正好罩住Tess,爸爸把Tess 放回鸡舍。国内国外,不同的文化却有一模一样的情节。
小朋友很喜欢这一段,说好期待春节回到老家,下雪的时候在院子试一试,是不是真能抓到鸟。而且他还问我,妈妈,他们抓这么多鸟,是要吃吗?(不知道小孩子为什么有这个想法,难道是看到过吃鸟?现在我当然不能告诉他吃鸟在我们小时候根本算不上什么事,而且现在的农村虽然禁止打鸟,但是用支网这种守株待兔的方式抓鸟来吃,谁也管不住。)我说不会呀,你看鲁迅先生在文章里写了“所得的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可见,他们是抓来养着玩的,因为下雪后到处都找不到吃的,鸟也要饿死的,等到天气暖和了,鸟儿就被放走了。鲁迅先生是不是也教育我们不能打鸟,要保护动物啊?我这样说了,他才放心。毕竟,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三.农村生活篇
农村出生的人大概都有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真正的农活是很辛苦的,也非小孩子的体力能承受的,农村生活多半等同于劳累辛苦。但是这些农村生活从大师的文学作品中读来,却是一派浪漫。
1. 偷吃罗汉豆
《社戏》中就讲到鲁迅回到鲁镇消夏,和一群农村少年掘蚯蚓钓虾,放牛,架橹划船去赵庄看戏,偷吃罗汉豆的经历。乌油油的罗汉豆结结实实,在寂静的水乡夜晚,散发着清新的香味。在看戏回来的路上,摇船的太疲乏,建议偷煮罗汉豆。偷完豆子,几个年长的继续慢慢摇船,几个到后舱生火,年幼的负责剥豆子。豆子熟了便任船漂浮在水面上,围起来一圈用手撮着吃,吃完了洗好锅,豆荚豆壳全部抛在河水中,消灭痕迹。少年们分工明确,团结合作,一气呵成,着实有趣。
城市生活的小朋友是完全没有这种体验的,就是罗汉豆也不常见。罗汉豆即蚕豆,个头有大有小。在湖北老家,我们管蚕豆叫“豌豆”,管豌豆叫“沫豌子”。蚕豆是不大不小的那种,嫩嫩的,味道清甜,刚成熟的时候非常适合做菜。
在老家,罗汉豆的做法就是加细细的韭菜清炒,豆子的鲜味加上韭菜的香味,就是一个字“鲜”!这样的美味只能回到老家,亲子摘豆子剥豆子煮豆子,然后听着野外杜鹃的啼叫“豌豆巴咕”才有味道。 (题外话:据说这种杜鹃叫四声杜鹃,一般在早稻快熟的时节叫,叫声听起来像“快快割谷”,是在催促农民抓紧时间割稻谷。)有时候在菜市场买到同类的豆子,少了老家那种细细的韭菜,怎么也做不出同样的味道。
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小朋友特别来了兴致,问现在还能不能坐上那样的乌篷船?能不能吃到那样的豆子?我也犯难了,现在打鱼的早就改用大的水泥船了,在鱼米之乡的老家早就没有乌篷船的影子。我想江南旅游区或许会有,如果有机会真应该带孩子去一次鲁迅的故乡绍兴,兴许能坐一坐那样的船,吃一吃那样的豆。
2. 西瓜的冒险
《故乡》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里面的人物非常鲜活,少年闰土和老年闰土对比,年轻的“豆腐西施”和年老的“圆规”对比,画面感十足。虽然文章的基调是比较悲凉的,写的是新旧社会的对比,寄托了改造旧社会和创建新生活的愿望。但是少年闰土的形象以及那样的海边田园生活也是适合让孩子开阔眼界的。
我挑选了闰土刺猹的那段:“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这段是原文,因为太经典,就不转述了。)少年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讲到这里的时候,小家伙抄起家里的晾衣杆,瞄准沙发上的布偶,奋力刺去,“哈哈,这下你逃不走了吧!”老母亲立刻喷出一口老血,这娃是少年闰土附体,要翻天啦!
文中又写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是啊,同小时候的周少爷一样,现在的孩子提到西瓜,唯一能想到的是来自水果店,也不知道它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叶子?西瓜是树上结的还是土里刨的一概不知。我也没见过,只知道像甜瓜一样,有着细细长长的藤,盘在地里,结出一个个圆圆的果。小朋友后来在一本绘本里找到了西瓜地的原样,才知道了西瓜在进入水果店之前,有这样危险的经历,还说下次可以编一个西瓜历险记的故事,那我就期待吧,但愿不要忘了。
四.民间故事篇
在知识匮乏的童年时代,我们买不起书,能去新华书店买一本字典都是要靠照顾弟弟妹妹,做多少农活,考试100分换来的。我记得最早买的一本漫画叫聪明一休,那个时候别提多高兴了。虽然看的书少,可是听的倒多,妈妈肚子里有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们家住在小河边,记得盛夏夜,停电的夜晚,屋内特别炎热,我们洗完澡就爬到楼顶的露台,妈妈把竹床搬出来,我们趟在上面看星星,听知鸟叫。妈妈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给我们打扇子,讲各种民间故事。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各种妖魔鬼怪,神仙能人的民间故事。 说回读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长妈妈就讲了一个赤练蛇的民间故事。有一个读书人,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听到有人叫他,答应着就看到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上,向他一笑就隐去了。书生很高兴却被院里的老和尚识破了,老和尚说他一定遇见了美女蛇,一种人首蛇身的妖怪,让你看见就是等你睡着了来吃人的。后来老和尚给了书生一个小盒子放在枕边,到了半夜,妖怪果然来了,只听得沙沙沙响,他抖做一团。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又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老和尚说这个是飞蜈蚣,可以吸蛇的脑髓,所以美女蛇就被治死了。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一个雨夜,孩子正兴奋的怎么也睡不着,讲了好几个绘本还不过瘾。于是我关了灯,和他一起躺下来,慢悠悠的讲起这个故事。他听的津津有味,雨打在窗台上,嘀嘀嗒嗒的声音,他既紧张又害怕,缩在被子里一动不动,也不敢多问问题,好的是有妈妈陪着,不一会儿竟乖乖的睡着了。想想我这个老妈也真是奇葩,大晚上的讲什么妖怪吃人啊,还好这孩子的心够大。第二天起来,早已经忘记了美女蛇吃人的事。
民间故事因为新奇有趣,而且常常借助狐媚鬼怪,神仙道人娓娓道来,虽然吓人,但是总体是教人善良,积极向上的,多讲讲对于小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坏事。而且现在流行过万圣节,说真的,吸血怪物,木乃伊这些恐怖故事,听起来远远不如咱们中国的民间故事有韵味。
鲁迅先生的这些文章,我因为自己喜欢读,也想引导孩子慢慢读,所以拆解了这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哪一个不是贴近儿童的,孩子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带着孩子慢慢走近大师的文学世界,学习隽美的文字,感受流动的画面,说不定能影响他写出好的作文,在阅读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除了鲁迅,还有老舍先生,他有很多儿童著作,像《牛天赐传》《小坡的生日》,我正在慢慢读。经典放到任何时候,都会是好的作品,值得好好读。
如果你家里也有上幼儿园的,小学的孩子,不凡试试这些故事!带一本书,和宝宝一起慢慢读,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End-----
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