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厌恶你的平庸,去恨你的不自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了。”这就是差距。

有时候普通人奋斗一辈子的结果,也不过只是别人的起点。

这些都是差距,但这些是先天不足,这种差距不是自身原因导致,而是有客观因素制约的。


大多数人与之间的差距,其实是由自身努力的不同造成的。

就比如我和在韩国读博士的S。

我们曾在同一间教室上课,相同的老师,相同的位置。

高三的时候,我们考上了不同的大学,之后人生道路再不相同。她一路读书,读到首尔大,现在可以独立运作留学项目。我大学本科毕业,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到现在也只是一个主管,并不能算是有成绩。

这样的差距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2016年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参与人分别是在韩国读博士的S和在北京读博士的M,还有我自己。实验的内容是对比我们三人每天九点之前和晚上十点左右正在做的事。希望以此得出“业余时间的利用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的结论。


实验是我发起的,但并没有坚持很久,我记录了大概两周的数据,并没有统计结果。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翻出来看了看,发现了一个隐含的现象。


当时S每天早晨9点前都在健身(游泳或跑步),晚上十点左右是看书或做其他的事,很随机。

M每天早晨九点之前基本是准备上班,晚上十点左右雷打不动的读书。

我是每天九点之前准备上班,晚上十点左右要么写东西,要么看动漫,偶尔还会看小说。(早晨很随机,晚上也很随机。)


现在看来,尽管只有半个月的小实验,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S和M的自制力和执行力要远远超过我。

她们规定了一个时间段内的目标,就会雷打不动的执行下去。而我总是三心二意,不能坚持。


斯科特·派克在他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出自律是人心智成熟的表现,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

自律的四大原则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推迟满足感”,但推迟满足感往往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及时行乐”“活在当下”这样的词句深入人心。

我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认为,人要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对一切都充满了亟不可待的热情,好像下一刻就要错失许多,但快乐往往是一纵即逝的,回过头来还是要面对我寡淡的常态人生。

这种寡淡恰恰是因为我太过急于享乐,我不习惯也不愿意推迟满足感。


大学时,我因为新开业的大润发打折,而逃掉英语课。另外的同学却宁可得罪系主任,拒绝参加受学校重视的篮球比赛,也要坚持上英语课。很巧的是,他现在也是个博士。


刚毕业时,我因为不能忍受新领导的谄媚而毅然辞职,游荡了五个月之后,继续工作。另一个同事因为不想做一个花瓶前台而辞职,之后报名了HR培训课程,成了一名资深HR,现在已经移民加拿大。


前几天,我下定决心不吃晚饭以减轻体重,可只要有吃的在身边,就会忍不住去吃掉。和我同住的妹妹参加了七日断食+瑜伽训练,成功减掉5公斤。


现象都有因果,缘由都有迹可循。

十年的时间里,可以拉开两个人的距离。也可以让一个优秀的人变得平庸。


究其根本,还是自律的问题。

与其厌恶自己碌碌无为,不如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不自律。就因为人生苦短,所以才不能把该做的事情拖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慢慢的,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按自己的标准在海滨消夏。包括住宿,餐饮,休闲方式。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
    小石子兒阅读 382评论 0 0
  • 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计算机领域中,硬件希望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在一个系统中,软件却在不断的将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不停的细...
    Elta_era阅读 2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