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发的这两幅图似乎没什么交集,一位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一位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为什么要写他们?可能是因为不了解才产生了了解的欲望。最近正读《居里夫人自传》,间隙又读了梁思成先生的文章,看完后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不写出来怕糟蹋了两篇好文章,实在没有相当的题目,就叫《随想》吧。
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实则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他们都有一种为事业孜孜不倦,献身的精神。梁思成先生是梁启超先生的长子,优越的家庭出身,注定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作为生活的幸运儿,被父亲安排好未来的事业。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留美深造。渊博的学识,令人羡慕的学历,注定了梁思成先生不会走寻常路。他一直致力于古代建筑尤其是唐代古建筑的研究。为了给新中国留下宝贵的建筑研究资料,他和夫人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进古庙,爬房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找到了建筑于唐初的建筑。
作为国徽的设计者,他和林徽因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最终在病榻上完成了设计。但不为世人所知的是梁先生自小体弱多病,吃药如吃饭。如果不是父亲的倍加呵护,估计早就夭折了。长到成人的梁先生体重不足一百斤。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待自己的事业热衷痴迷,他不光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新中国,为了全民族,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后来嫁到法国。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是生活的志同道合者,事业的合作伙伴。他们共同致力于放射性元素镭的提炼。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两个人研究条件极差,没有研究经费,需要照顾孩子。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两人秉着对事业的极大热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殊荣。正当他们的生活步入正轨的时候,传来噩耗:皮埃尔因为一场车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对于居里夫人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她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超凡的毅力和强大的内心。命运没有将这个弱女子打倒。居里不仅继续着丈夫的事业,还要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并再度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想如果没有对事业的痴狂,是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支持他们走下去的动力。
二.乐观的心态。两人从事的工作都是枯燥无味的。但他们能将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并成为业界无人企及的高山,没有乐观的情绪,洒脱的心态是不行的。居里夫妇喜欢散步,游泳;梁思成先生喜欢远足。繁重的工作之余,能够寄情自然,学会排遣,不实为一种很好的缓解方法。也正是这种乐观精神,才促使他们在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放弃。
三.持之以恒的精神。苏轼说过:凡事贵在恒。这一点不想多说。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没有一个半途而废的,没有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渊博的学识。梁思成先生自不必说。他那令人骄傲的父亲----梁启超先生近代进步学者,思想家,他给儿子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思想,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儿子送进了学术氛围最前沿的清华大学。梁启超的教育理念即便是现在看来都不过时。
居里夫人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初中教师。居里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母亲教她读诗歌。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也正是渊博的知识组装了他们。
虽然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他们的美名流芳百世。这些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也许我想写写他们就是想告诉学生们这些吧,也许我想写写他们,就想告诉儿子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