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医西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派别,一个来自于国内传承,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流入。我是一位中医师,对于现代的医疗环境,很多人困惑于中医和西医之间的迷茫,我大概和大家解释一下。

    传统文化里面,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一种特色医疗,他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皇帝内经到现代中药学,以及现代的中医,都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中药药理也渗透了西医的药理学,比如屠呦呦的青蒿素提取也是从中药原理上加上西药学的手段提成,这个是药学上的进步。

    还有,现在中医学里面针灸,也渗透了西医的解剖学,穴位解剖,是针灸学里面也有的内容,针灸也提倡使用一次性,而不是古代那样,重复使用,对消毒观念淡泊,这些无形当中都是国内医学和西医上相互贯穿的原理。

    我是一名纯中医医生,我不排斥西医,因为我认为,两者都有自己特长,我们何尝不可以取长补短呢?

    我用药比较谨慎,发烧病人按体质辩证给予中成药,如果效果不好,再化验一个血常规,如果细菌感染,加上点便宜的抗菌素就ok了,这个是简单的感冒,我不提倡一个普通的感冒就马上使用抗菌素,如果血象不好,再酌情加入。如果血常规正常,那不用太紧张,中成药也能解决问题。

    中医特点是让病人自然而愈,症状消失,西医特点是必须血,影像结果,或者病理结果正常才算痊愈。那么问题来了,每年的体检需要吗?或者可以望闻问切?当然,体检的重要性是必要的,现代影像设备非常先进,可以看到一些早期的病变,让我们知道身体大概情况,中医好处是未病先防,还有平常的饮食调理,因为平常的食材有一些也是药,我发现的古人饮食是非常注重的。比如喝外感的药喝点热稀粥,发点汗出来,问题就解决了,我觉得现代营养学和古人养生差不多道理。

    有一些疾病,中医占绝对优势,但是有一些,就得使用西医手法,特别是外科,我觉得两科之间不是排斥,而是取长补短。

  我看了一些片面文章,比如取消中医论,那样文章,简直不尊重中医文化发展史,西医固然好,也不能把古人千年文化技术给否定了,我对那样的文章作者简直不可理喻,还有一些对中医扩大治疗范围的,我也感到难过,中医不能神话,他是治病的工具,实打实的来,这样才能把中医的路走的更广,不骄不燥…

    我建议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时候,不要偏信一些疗法,多看书,结合实际,不盲目,这样才不会走错。

    现在很多社会团体在学习中医,我进过很多微信群,看着各种特色医疗,总结如下,医学是个漫长学习过程,不要偏执的学习,也不能迷信的学习,比如某个手法,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辩证过程不能太粗暴,手法不一定适合很多人,如果真想学,从基础开始。有一些基础,就会谨慎起来。

    不管任何技术,都带着不同弊端,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学习,还有用心治病原则,才是最好的出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5,948评论 0 5
  • 第三章 鼓励 摘要 “为了不打碎盘子,我们却打碎了孩子发展自我能力的信心”……不要“”以孩子还比弱小为由拒绝他们—...
    闲人月eterni7y阅读 762评论 0 0
  • 作者简介: 莉兹·克里莫,美国漫画家,就读于圣何塞州立大学艺术系,现供职于《辛普森一家》动画剧组。 内容简介: 这...
    小董是野马阅读 360评论 0 1
  •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
    尔于云上阅读 216评论 0 0
  • 几天前决定找个平台来记录我的生活,于是从知乎上看到了简书,于是便有了今天有了此刻。 自我介绍:...
    用心记录生活的fish阅读 1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