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我有一个梦想!员工:关我啥事?
原创: Lead Joy 利德卓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提到年初战略的落地,往往是企业的难题。通过几天的会议,看似方向和目标都统一了,成果也有了。但用不了一个月,团队成员又打回原形,行动计划推进很慢。问其原因,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推诿,每个细小的事情不盯紧,结果总是达不到预期。很多管理者往往会头疼,“难道所有事都要我亲力亲为才能完成?”“说好的大家目标一致,怎么走着走着队形就散了?”
某企业年初战略研讨会上,领导在台上说:“我有一个梦想,我要把我们的企业做到行业第一名!”接下来的时间里,各骨干成员为了这个梦想分组讨论业绩目标和行动计划。在振奋人心的团队建设活动后,团队能量满满,看似这些行动计划都不难。然而,一季度结束时,业绩不仅没有达标,反而有所下滑。几个骨干被领导叫到办公室挨着个的问话。有的说资源不足,等着其他人给;有的说人员不行,根本不能胜任;还有的说当初目标定太高了,不现实,臣妾做不到。领导大发雷霆,当初说好的计划,都是废话吗?
领导认为下属能力不足,一些小事都解决不好,希望通过团队教练来给下属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执行力。而企业教练所做的,并不是拿来一个领导力有关的培训做完收费就算完成了合作。教练通过前期的调研与领导的一对一教练,先确定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希望通过培训达成的成果。
接下来通过体验式的培训技术,让员工去探索他们的个人梦想是什么?所在团队的小梦想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员工觉得这个话题很虚,但通过教练的深层聆听与有力发问,慢慢的员工感受到他们在一个安全的、被尊重的氛围里做自我探寻。很多人工作了大半辈子,都没有问过自己,自己的人生梦想是什么?随着大家的深层探索,一些人从一开始的“我就是想赚钱养家,没有梦想”到“我希望成为一个XX样的父亲、儿子”;从“我只是个打工的”到“我希望成为一个被尊重的人”,等等。
当大家了解了自己的愿景之后,再与企业的目标做连接,请大家思考,假如在企业中,这一年里,可以做一些事让自己通往愿景的路上又近一步,会是什么?做了这样的连接,大家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很多行动层面的思路一下子辅开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通过教练的持续跟进,让员工保持注意力聚焦在目标的达成上,业绩提升十分明显。领导感慨:原来这些人不是没能力做,之前是不想好好做啊!
传统培训是管理者认为员工缺少哪方面技能,通过安排培训去提升员工的不足之处。往往收效甚微。因为员工缺少内在驱动力去做改进。非自愿学习的培训,是无效的时间与资金成本的投资。所以,传统培训是治标的。
只有先关注人,在这个人的内在做深层探索,去看清他的价值观、身份、愿景,人往往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强大的动力去支持自己的行动。所以,教练型培训是标本兼治的。
当企业管理者再做战略会的时候,先想想,企业的梦想关员工啥事? 这个问题搞清晰了,行动力也就自然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