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说wiki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是……
——构建心理表征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的练习
当你说wiki的时候,其实我的脑海里面出现了一堆问号?wiki是什么呢?一个我不认识的英文单词?一个实用的工具软件?一个外文网站?一个新的概念?
当我念了好几遍wiki 还是没有头绪的时候,我求助了万能的度娘。
度娘首先出现的词条是维基百科
看到维基百科,我脑海里面想到的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库,它更加专业,有点类似于大英博物词典那样,收集了特别丰富的专业、权威的知识, 相对于百度,我觉得我会更加相信维基百科里面查找到的信息。但是同时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很少用到这个又丰富又专业的知识库,以至于出现这个词的时候,脑袋里面完全没有这个图解,也就是这个表征。
接着我又搜索到,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现在被翻译成“维基”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看到这让我想到了这些天用到的石墨和幕布,这两个是最近新接触到的非常好用的工具,幕布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是否能够多人协作现在还没有试过,但是脑海里面出现这个工具,说明我其实希望有一种又能够分层级展示内容又能够多人协作的工具。这时候又想到了前几天老大教我们的github,感觉这个软件也是具有这样的功能。这里我很惭愧的表示,这个软件我自己还没开始真正去用。
现在拉回来,写到这里,我观察到自己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容易顺着一条线,就跑下去的,这样的想法对于整体观来讲,应该坏处大于好处,因为老大前些天讲到的金字塔思维,在第一层级还没有想清楚的时候,绝对不要陷入到下一层级。但是这个对于发散思维和任意震动来说,可能也有一定的好处,不过目前来讲,对自己的坏处大于好处,所以察觉到,就及时收回来。
接着,词条里面显示,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此时我脑袋里出现的是一条条链接,通过这个链接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层级的内容。并且可以无限延伸下去(此处纯想象,未去验证)
“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络系统。”看到这句,我的脑海里面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网络节点和连接,它非常的庞大,不断向四外发散。
在这个过程里,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这个wiki和维基百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维基百科是否就像我一开始想象的那样,是一个专门有人负责去整理和搜集的一个大知识库?
接着往下看,就找到了答案:维基百科是维基应用的典范!
这样一想,我就有点明白了,维基百科,它是一个基于维基系统的,可以多人通过互联网协作的,非常庞大的知识库,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互联网协作,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修改和维护。用户既是这个系统的使用者,也是这个系统的生产者和维护者,这个系统会在大家的使用和维护中,不断的迭代优化!
此时我又想到,一个人的认知,是否也可以像wiki一样,够通过相互协作不断的迭代呢?我想是可以的,但是这个要建立在自己主动的基础之上。当我们在人与人的关系里,不就是相当于在与人协作么?这个协作有可能是单向,也有可能是多向。在协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自己的认知,不断的进行更新和迭代。
如果基于老大昨天讲的,以构建心理表征为导向的学习来看,那么我的整个思考过程是这样的:
当我们通过wiki的系统搜素查找信息的这个过程,像不像是在寻找导师?
我们搜索出来的结果,一定会在其中得到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比如说wiki,我得到的关键词就是,协作,网络,系统。
从而构建 起来我们的一个心理表征的雏形。
然后在这个构建起来的心理表征里面,我们会找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比如我刚刚思维过程里面的wiki和维基百科,以及它们和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
再通过这个关系,我了解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容易随机发散,不容易系统思考,那么我就可以通过多和人协作的方式,不断的练习和迭代 自己认知以及思考方式。(跟内容组成员的协作过程中,就锻炼了我使用金字塔模型思考的方式)
再通过之后的周总结,最后的活动总结去复盘 整个的过程(进行中,未完成)。又说跑了,我感觉现在的过程,就是对刚刚思考过程的一个复盘。
当我写完了这些,把作业交给老大,就进入到了寻找更高级的导师 的过程。
(写完突然觉得自己好有话痨的潜质啊,原来不这样啊~捂脸~)
我发现我的整个过程,缺少了行动和验证的环节,这可能是个致命伤,因为一切都基于自己目前认知水平的猜测和想象,所以一切都可能是假的!